阳历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一周艺术人物)

高丹畹町不久前,101岁的美国波普艺术家韦恩·蒂博辞世。上世纪60年代,蒂博与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等共同推动了波普艺术运动,他本人则以画蛋糕闻名。出版了数本艺术类书籍的英国艺术史研究者苏西·霍奇近日推出《建筑的源代码》中文版,带领读者在看图时代速...

阳历12月25日是什么日子(一周艺术人物)

  高丹畹町不久前,101岁的美国波普艺术家韦恩·蒂博辞世。上世纪60年代,蒂博与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等共同推动了波普艺术运动,他本人则以画蛋糕闻名。出版了数本艺术类书籍的英国艺术史研究者苏西·霍奇近日推出《建筑的源代码》中文版,带领读者在看图时代速读建筑脉络。新年之际,23位东南亚艺术家在京举办群展“坠落”,呈现复杂语境中的自由和独立;画家王怀庆则以个展“纵·横”,呈现1970年代末至今的创作历程。在上海,八位当代中国画家以水墨“八韵”诠释传统与当下。《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话题人物及热点事件。美国|波普艺术家韦恩·蒂博101岁辞世,擅绘蛋糕、推动波普艺术运动韦恩·蒂博据CNN等外媒报道,美国波普艺术家、擅画蛋糕、冰淇淋、糖果的韦恩·蒂博(WayneThiebaud)于2021年12月25日在美国辞世,享年101岁。2018年,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美术馆展出韦恩·蒂博1963年作品《蛋糕》。图源网络。蒂博在世时拒绝接受波普艺术家的标签,尽管许多人确实将他与这场运动联系在一起。1962年,蒂博与罗伊·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和爱德华·鲁沙等后来的波普艺术家参加了帕萨迪纳艺术博物馆(现为诺顿·西蒙博物馆)的展览“日常物品的新绘画”,对波普艺术运动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0年,蒂博出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母亲是面包师,父亲是发明家。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漫画家,他在入伍前曾为迪士尼工作室做过描图员和招牌画师,1942年至1945年在美国陆军第一影视部队担任艺术家。很快他对艺术越来越感兴趣,在现在的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获得艺术学位,并成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他在那里一直任教至1991年。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纽约之行中,蒂博受到了威廉·德库宁的抽象画以及罗伯特·劳森伯格和贾斯帕·约翰斯的新达达主义的影响,开始将他的商业训练与纽约画派的实验表现主义相结合。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标志性主题——橱窗后面令人垂涎的甜点——但却难以获得真的认可。他的突破出现在1962年,他的长期画廊主艾伦·斯通为他举办了首个个展。在蒂博同时代的艺术家通过挪用日常用品和大众图像来讽刺美国梦的时候,蒂博通过将它们裹上梦幻色彩而脱颖而出。他也将作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区分开,通过诱人的构图、醒目的色彩、戏剧性的灯光和特殊的纹理达到近乎观念性的特质。韦恩·蒂博《三个冰淇淋球》1964年。图源网络。蒂博最著名的图像是蛋糕。2019年,他的画作《夹心蛋糕》(2010-2011)被苏富比拍出846.48万美元。他的画作也被广泛收藏,旧金山美术馆、纽约摩根图书馆均为他举办过回顾展。1972年起,蒂博在加州担任教职,直至80岁。他曾说:“绘画的最大成就和回报不在于画画,而是新的眼光,它教会你看待事物的新方式。”(整理/畹町)中国|英国艺术史研究者苏西·霍奇《建筑的源代码》出版,看图时代速读建筑脉络近日,由英国作者苏西·霍奇(SusieHodge)撰写的《建筑的源代码》中文版正式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建筑的“译码簿”,解读了40种建筑风格、50座经典建筑、26种建筑元素和24种建筑材料,带领读者开启“建筑之旅”。《建筑的源代码》苏西·霍奇著宋扬译中国画报出版社苏西·霍奇是一位艺术史研究者,也是一位艺术家。她因能够深入浅出而又不失趣味地讲述艺术史而受到大众读者与电视观众的喜爱。她是多本艺术史畅销书的作者,已出版的书籍有《艺术的源代码》、《现代艺术的源代码》、《50个艺术理念》、《细微观察艺术》、《拿什么“拯救你”,现代艺术》等。在《建筑的源代码》中,苏西·霍奇从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大金字塔,到21世纪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用四个章节来梳理从古至今的建筑发展脉络。专为碎片化读图时代设计的60秒钟“干货”阅读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吸收最丰富的建筑信息。实用的检索功能,交叉引用不同细分领域的知识,帮助读者实现建筑与其他领域上的融会贯通。建造日期、主要建筑师及其他代表作,以及重点提示等内容,更加方便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除此之外,该书增加了解析建筑专业术语的附录,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该书译者宋扬说:“作为普及型专业读物,非常详尽、全面,一次便可以按照建筑设计的时间脉络、建筑史与美术史的风格演化脉络、建筑材料与工艺的发展脉络,来综合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发展及文化传承。建筑学科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综合理论支撑,这本书无疑对建筑专业、设计专业、艺术专业作为建筑发展脉络的了解和研究做到了图文并茂的全面展现。”(整理/畹町)上海|八位当代中国画家水墨“八韵”里的传统与当下江南是水墨画的发源地,绘画史上的“江南”不仅仅是地域名词,也是风尚趣味的代称,自古至今即是如此。“吾家古屏来江南,白画水墨渍烟岚”,“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忆昔江南曾看着,巨然名画在屏风”,古人诗句依约在耳。在古代,江南趣味与登峰造极的笔墨精神相连结,今天,经历过一个多世纪中西碰撞对话、潮起潮落的洗礼之后,它承载着那些依托于水墨语言的画家们面对传统与当下的底蕴。策展人与部分参展画家近日,“八韵:2021当代中国画邀请展”正在上海安簃艺术空间举办,展出白璎、丁蓓莉、高茜、何曦、洪健、黄朋、李桐、张见的画作。其中,既有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也有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还有供职于江苏省国画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画家。何曦作品作为同代人,策展人彭莱对八位画家的成长环境感同身受,她在文章中说:”城市化的生活经历、现代思潮的熏染、飞速变化的时代洪流……他们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既重视渊博的传统,也对西方艺术抱有积极接纳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一直都走在一条由内而外的中国画语言拓展创新与转化的探索之路上,与将水墨作为媒介材料的各类‘当代性’的实验并不同途。十多年前,我便开始关注这批国画家创作与成长的过程——在历史与时代、自我和语言之间感知、摸索,一次次地蜕变。张见、白璎、李桐的作品从传统中发掘造型或语言因素用以改造西画人物写生的积习,让人物回归东方传统的气韵,黄朋、洪健、丁蓓莉都是以城市风景入画,但又有各自的语言方式;高茜、何曦两人审美性格迥然不同,却都赋予了花鸟、蝴蝶、草木这些亘古以来常画常新的题材以极具个人色彩的诠释。”白璎《漾No.28》纸本设色展览海报展览将持续至1月12日,展出地点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90弄4号1楼。(整理/畹町)北京|画家王怀庆个展“纵·横”,呈现1970年代末至今创作历程王怀庆2021年12月28日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呈现年度收官展览——“纵·横——王怀庆艺术展”。展览共展王怀庆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各阶段创作的76件作品。王怀庆1944年出生于北京,是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他尝试在充分理解西方艺术的情况下,运用纯粹的绘画语言和材料语言阐释独具中国本土性的历史感和文化感。王怀庆作品王怀庆个展现场四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王怀庆的作品经历几次转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具象时期”,从80年代中期以后,艺术家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中获得启示与灵感,并从中找到确立自身艺术的基本方式。90年代,王怀庆的创作为“平面化时期”,新世纪以来则是“重返空间时期”。王怀庆以具象、意象、抽象再到“物象”的艺术实践探寻中国传统文脉。策展人苏丹就本次展览谈道:“艺术展览其实犹如别样的戏剧,它是在一个既定的空间中叙述的,这就是两种结果的穿插和组成的过程,严肃但有趣。‘纵·横’展是关于个人的一个艺术历程展,它也折射出中国现当代艺术。王怀庆认为作品的语言最终是空间性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进行了非常漫长的合作和讨论。”(文/高丹)北京|东南亚艺术家群体展览“坠落”:复杂语境中的自由和独立最近,一场大型东南亚艺术群展——“坠落”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展览由米开拉·塞纳策划,展出作品约50件。来自东南亚不同国家的23位参展艺术家以各具特色的作品,呈现一幅东南亚艺术的快照。策展人谈及,今天的东南亚艺术界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艺术现实齐头并进,这显然受益于近年来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体验到的新的连接方式之顺畅和难以置信的交流便利。但全球通信系统的革命也加深了“虚无主义”的特征,自由的价值被降低到个人范畴,成为一种凌驾于意识形态和道德之上的自我决定的原则。我们沉浸在一种短暂的现实里,而未能提出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展览现场今天的东南亚艺术家,就像任何其他地方的艺术家一样,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这个情境显现着现代性与传统性、本位主义与亲邻友善、中心与边缘的断裂。作为现代的反叛者,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表达了自由和独立。潘娜潘·尤蔓妮《生命的神奇循环》,布面综合材料,综合材料、玻璃钢、混凝土,2021参展艺术家潘娜潘·尤蔓妮幼年时经常在庙宇的墙壁上绘画,此样对于材料的记忆一直伴随着她后来在诸多建筑的遗留物上进行创作。潘娜潘·尤蔓妮的作品多以岩石和矿物等自然界物质作为载体,并借助佛教与建筑元素,以传达其对古代佛教宇宙学与现代社会的交叉点的考量。泰国艺术家贡坎用平面化的图形笔触描绘出人类形象,他们或在互动,或呈现出孤独姿态。印度尼西亚艺术家艾科在街头艺术和社区艺术作品方面的背景是他扩展作品的典型方面,他的刺绣绘画,雕塑,社区合作和表演等都在运用幽默和鲜艳的色彩的同时,审视着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政治气候。(文/高丹)责任编辑:陆斯嘉校对:刘威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