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没过三年的新媳妇,在正月里要遵从很多繁琐的礼节,都是从老辈传下来的,饶阳县留楚农村的新媳妇这样过正月。大年初一“起五更”,一家人吃饺子前,新媳妇要给公婆以及家里其他长辈磕头拜年。二十多年前我刚结婚时,初一早晨,忘了给公婆磕头拜年,就知道跟着忙活。婆婆煮饺子,我就忙着放桌子,婆婆迭声说:“别管了,别管了。”我拿筷子,婆婆还是说:“别管了,别管了。”我就纳闷儿,怎么什么也不让我干啊?直到饺子煮熟了,我又抢着端碗,心直口快的婆婆终于憋不住了,哈哈笑着提醒我:“磕头,磕头啊!”我这才恍然大悟,赶紧面朝北跪下,恭恭敬敬地说声:“爹娘,给你们磕头了!”公婆笑的那叫灿烂,一家人这才欢欢喜喜吃饺子。大年初一这天,新媳妇都不回娘家,否则穷娘家。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再迷信这些说法,但是家里有兄弟的,都尽量避讳这天回家。一怕家里人挑眼,二怕真的给娘家带来晦气。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家家户户吃饺子,这天新媳妇不能回娘家,要在婆家过。大年初六,是新媳妇带新女婿“回门”的日子,小两口带上丰厚的礼品,高高兴兴回娘家。到了娘家,新女婿要给岳父岳母及其他长辈拜年,新媳妇还要给自己的晚辈压岁钱。俗话说:“看闺女敬女婿”,岳父岳母都会摆酒席招待新女婿,还要请亲朋好友作陪。早年间,新女婿都要住几天丈人家再走,现在随便了,来去自由。正月十五新媳妇要回娘家“躲灯”,俗语这样说:“看了婆家的灯,死公公。”、“看了婆家的火,死婆婆。”老礼儿在不在的,谁愿意给婆家人添堵呢,所以新媳妇都回娘家去过元宵节,又因为有“初五、十四、二十三,新人不走月忌天”的说法,新人们都会在正月十四之前赶回娘家。早年间,是家里的父兄接回去,现在是女婿去送。不过,也有特殊例子,比如临产的媳妇,因为不能在娘家坐月子,就只能在婆家过十五了,但是要想方设法不看婆家的灯和火。本村有个大娘,五十多年前,因为就要生孩子了,不敢回娘家,娘家人就拿来一包腊,可是婆婆却拉着脸说:“要是赶在晚上生孩子,一包腊哪够啊?”娘家人就又托人捎来两斤煤油。现在的婆婆都开明了,不讲那些旧礼节了,不过新媳妇还是按照老说法过十五,以示对公婆的尊敬。真要生孩子,就去医院,也就看不着婆家的灯和火了。正月十七这天,新媳妇要赶回婆家,俗话说:“不过七儿,死小妮儿;不过八儿,死一家儿;不过九儿,死两口儿。”新媳妇还要在上午赶到婆家,因为俗语说:“过了午,死小姑。”娘家人要精心烙六张发面饼、六张死面饼和两方煮好的猪肉,由兄弟或父亲把新媳妇和这些礼物送到婆家,发面饼寓意发家;死面饼寓意过日子实实在在;两方肉说是“烙饼裹肉,越过越厚。”;媳妇带来这么多好吃的,婆家人自然高兴,所以又有一句俗语打趣婆婆:“媳妇往婆家走,婆婆张着口。”现在生活提高了,媳妇带去婆家的礼物又增添了好几样:一整根长长的甘蔗,寓意生活节节高;六串山楂糖葫芦,寓意日子红红火火;一包芝麻糖寓意生活“甜甜蜜蜜”。正月二十五是打囤的日子,这个节日在庄稼人眼里很重要,预示一年五谷丰登、财源滚滚、人丁兴旺。媳妇过了门就是婆家的人,这天是一定要在婆家过的。过完正月,进入阴历二月的第一天,农家叫“出正”,新人要在婆家过,有“不出正,死公公”的说法,所以新人最晚也会在头一天的下午赶到婆家。虽说礼节繁琐,但是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家庭和睦、日子幸福美满的朴素愿望。当然,随着一些新风尚、新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些旧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作者赵文焕
结婚第一年正月十五躲灯(饶阳人的“不过七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