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看日子用是依照什么书(我们用30年)

新年伊始,自媒体“深夜发媸”收集了100张全家福及其背后故事。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小标本,观察这些全家福的背后故事,发现类似以下的话颇为常见:◎“结婚3周年,没有出去拍过全家福。”◎“那天在刷朋友圈看到了别人的全家福,然...

结婚看日子用是依照什么书(我们用30年)

  新年伊始,自媒体“深夜发媸”收集了100张全家福及其背后故事。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小标本,观察这些全家福的背后故事,发现类似以下的话颇为常见:◎“结婚3周年,没有出去拍过全家福。”◎“那天在刷朋友圈看到了别人的全家福,然后想了想,二十多年来我们竟然一张正式的全家福都没有。”◎“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怀孕四个月的时候突发奇想……”◎“第一张1986年拍的,那年我8岁,第二张是2020年中秋拍的。”……从小巴个人来说,也只记得拍了寥寥几次小家庭的全家福照片,集中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大家族几乎是没有的。全家福这一习俗,似乎在新年中被逐渐淡化。这是为什么?01.全家福:从旧时时髦,到今时旧物全家福在中国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1842年7月,中国出现使用相机的记录。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国公使的两名助手在今天的江苏镇江焦山拍摄了达盖尔银版照片,具体不详。达盖尔银版法被公认是最早的摄影技术。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外国人获得无需签证即可在中国旅行的特权。一批外国摄影师在此时来华。美国摄影师弥尔顿·米勒来到中国广州,拍摄了那时候中国人的一组肖像,其中就有包括商人、官员的全家福。那可能是关于中国人的最早期的全家福。中国家庭的全家福,弥尔顿·米勒摄于1861—1863年那个时候,不少国人还觉得照相是“妖术”。鲁迅在文章里说:“咸丰年间(1851—1861年),或一省里,还有因为能照相而家产被乡下人捣毁的事情。”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在新年拍一张全家福,或已经成为时髦。1921年的岁末晚间,二十多岁的朱自清念给叶圣陶的一首小诗《新年》(其二)中,有几个句子是这样写的:我看见乡亲们,在新年的日子里谈论着往事的收成细数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节气说到春天大家的眼里又开出了火焰那个时候,玉米成串地挂在屋檐下黄澄澄的喜气飘满家园,让人看了心里感觉兴奋而踏实于是莫名地想起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亲人们合在家门照的一张全家福据杭州历史研究专家仲向平考证,1930年代,杭州有30—50家照相馆,湖滨最多,其次是城站、南山路、三潭印月、城隍山上。“那时候胶卷很紧张,拍一张全家福要几块钱,相当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工资。”他说。全家福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精神风貌、时代特点,具有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史料价值。比如,清末时期,辫子和裹小脚是直观可见的。民国时期,中山装是一道风景。到了195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打着补丁,斗志昂扬。而80年代,衣服的样式和人物表情就丰富了许多。西安收藏家珍藏的1950年代全家福照片在分崩离析的年代里,背井离乡的人凭借着它抚慰对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们的思念。在物质和娱乐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张全家福定格了一家人的新年喜悦。对于老一辈的人们来说,人生的幸福与成就莫过于“四世同堂”。而全家福就成了重要的载体。鲁迅调侃说:“至于贵人富户,则因为属于呆鸟一类,所以决计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样来,即有特别举动,至多也不过自己坐在中间,膝下排列着他的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和一万个曾孙照一张‘全家福’。”——或许,全家福还起到宣示大家长“权威”的作用。但近三十年来,全家福似乎不再充满魅力。若论数量来说,如今拍全家福的家庭的数量肯定是要高于三十年前的,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比如摄影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等。论热情和兴趣来说,则近三十年来,大概是呈减少趋势的。图源:企查查02.为什么?硬币的另一面我们试着从若干角度展开分析。从家庭结构变化趋势来看,至少拍摄大家族的全家福的基础是被不断削弱的。改革开放前,鼓励生育是社会总体趋势,形成了一个个大家庭,我们的父母辈多则六七个兄弟姐妹,少则也有四五个。而大家长掌握了较大的财产和消费权。改革开放后,三四人的、拥有更大财产自主权的小家庭成趋势。表源《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当大家长在世时,各个小家庭之间仍有凝聚力,而大家长一旦去世,关系慢慢就淡了。有句俗语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这一背景下,自然谈不上拍全家福。抖音一条相关短视频的评论区而随着个体拥有的自主权利变大,小家庭对家庭的个体的影响力其实也在弱化,这也在压缩人们拍摄全家福的空间。据2021年5月的“七普”数据,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前一段时间,青山资本发布了2021年度消费报告《孤独之下,独居时代》。虽标题略显夸张,但引起不少人共鸣,其中还提到几个数据:中国有9200万的独居人口;四分之一的家庭为一人户,一人户比例从1999年的6.3%增长到2020年的25%;1985年,离结率(离婚对数/结婚对数)为5.5%,到2020年,则达到了53.3%,即35年间,每年结婚对数几乎没变,但离婚人口却翻了近10倍。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外卖和堂食可以提供各类饮食,使得烹饪不再是家庭重负,而变成偶尔为之的爱好和趣味;互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上门服务和外出服务,人们不需要依靠家人与熟人网络;宠物、游戏、网络社交、影视、直播……强大的娱乐消费产业使得个人有了许多可以依赖的精神寄托。此外,健全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保险服务也足以隔离许多意外危险和抚慰人的不安全感。工作日,外卖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一定程度上,亲人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正在弱化。比如不少人不太愿意在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这其中有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更多是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引发的变化。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人类简史》在“一场永远的革命”这一章里这样说道:“在1750年左右,如果一个人失去家庭和社群的保护,几乎必死无疑,不仅没有工作、没有教育,生病痛苦时也得不到任何支持。”“到了现代,核心家庭并未完全消失,虽然被政府和市场取代了大部分的经济和政治作用,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情感功能。”“但到了现在,父母的权威可说大不如前。年轻人越来越不需要听从长辈的意见,而一旦孩子的人生出了任何问题,似乎看来总是可以怪在父母头上。”——这大致也切中了中国家庭的趋势变化。那么,作为家庭价值重要展示形式和载体的全家福,可能也有意无意被淡化了。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未必需要全家福这样一个载体来记录、表达家庭和亲情。我们有即时通信,即使在天南海北也可以时时与亲人“见面”;我们有高铁飞机,早上从北京出发,下午就到了广州;我们有与亲人自拍,短视频工具,开展旅游活动,聚会分享美食等丰富娱乐方式来呈现亲情生活……对比来看,全家福更像是一种怀旧形式。但值得一提,去年11月的《朗读者》第三季中,央视主持人康辉说:“我曾经以为,与母亲合影的机会还有很多。然而母亲去世后,我翻遍手机相册,却发现母子二人的合照一张都没有。”此言一出,也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人们拥有如此多解决方案的同时,某种程度也可能失去实践的迫切性。03.热闹的个人“新年照”在全世界范围看,中国仍然是最重视家庭价值的国家之一。但是,当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力变弱,那么,个体的价值也开始变得凸显。一定程度上,作为个人一年成长或形象变化见证,抑或只是单纯愉悦自我的新年照应运而生。新年写真照在小红书、微博、B站上,去摄影店拍一组个人新年照,成了不少女生的心愿清单之一。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新年照”,已经有17万+篇笔记。满屏照片里都是穿着红色毛衣或是裙子的女生,精美的服装、用心的背景布置、不俗的Pose,颇为喜庆。小红书“新年照”关键字搜索结果打开若干个高赞的新年照帖子的评论区,内容集中于赞美、欣赏,抑或是求助具体方法、服装等配饰道具的电商链接等,可见许多人跃跃欲试。而近些年来,不少摄影店每年都会推出了新年主题的女生个人写真照,门店一般都会提供从服装道具、化妆、拍照、修图、打印等一条龙服务,与社交平台的热闹相映成趣。B站UP主“睡不醒的七七”在去年2月去了一家照相馆,拍了一组古风新年照。259元的套餐产品中,包括租赁一套服装、化妆以及造型设计、拍摄一组照片、修图、打印等服务内容。最后,选择其中一张照片精修,并获得打印照。她说:“化完妆后只适合拍照,不适合出门,因为底妆巨厚巨干,整个脸都是土色的,就像刚从沙漠回来。”据化妆师的说法是:“影棚四周都是光,为了避免曝光过度,不能化得很白,很干是因为害怕闪光灯下皮肤过油。”一般来说,照相馆会配备精美服装,此外,化妆考究、妆容厚重、修图精细,以达到完美的出片效果。这一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一位98年生的杭州摄影师虞生告诉小巴,他做摄影5年了,今年开始尝试新年主题的女生写真摄影,为此花了五六百元购入了一套汉服作为拍摄服装。288元的套餐价格包含了拍摄一个小时,选六张图精修,多加一张收10块钱。从1月21日开始,工作日时间里常常能拍摄2—3组。客户群体主要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与职场新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夸张点来说,放到社会习俗来看或许也合适:包括全家福在内的传统新年的集体的表现形式和娱乐内容,未来可能也会转化为新的个人的形式和内容。*参考资料:1.《给孙中山鲁迅拍过照,也记录时代变迁下这座城和城里的人》,钱江晚报2.《100张温暖的全家福,看到泪目……》,深夜发媸3.《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等,《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4.《坟·论照相之类》,鲁迅作者|林波|当值编辑|麻酱责任编辑|何梦飞|主编|郑媛眉|图源|VCG-吴晓波领讲50本商业图书,一起叩开商业大门-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