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为什么忌婚嫁(正月十三“上灯日”)

好了,正月十三到了,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算远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者小正节,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正月十八为什么忌婚嫁(正月十三“上灯日”)

  好了,正月十三到了,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算远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者小正节,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是中国包括汉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元宵节里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赏花灯”。但是很多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元宵节的前后几天其实都是为了“赏花灯”而做铺垫的,它们也有独立的节日名称。比如正月十二传统里是“搭灯棚”。即将到来的正月十三是“上灯日”,也叫作“点灶灯”。正月十四是“试灯日”,需要喝“亮眼汤”,看看花灯亮不亮,能不能正常工作。到了正月十五和十六才是“正灯日”,可以正式赏花灯,吃元宵。最后的正月十八就是“落灯日”。为何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说法?正月十三是传统的“上灯日”,起源于南宋时期,民间会在这天的黄昏时分,于灶台之下点燃一盏花灯先来“祭灯头”,而后家家户户争先点亮“头灯”,谁家“头灯”点亮的越早,则代表拔得头筹,好运连连。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为元宵节做一个预演,以保证元宵节当天能够灯火通明。正所谓“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是也。古人的节日总是充满仪式感,最直观的就体现在饮食上,而此处的“上灯圆子”指的就是正月十三的晚上要吃汤圆,图的就是一个“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好寓意。记住是“汤圆”而不是“元宵”哦,说得简单点,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到了正月十八就是“落灯日”,所有的喧嚣欢乐都将归为平静,取下花灯又将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仪徽岁时记》中有说道:“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为了来年工作,生活的顺利,人们会以“啖面”来做个好开头,“啖面”就是吃面条,寓意顺顺利利,条条顺的意思,同时也是希望离家工作的游子能够和家永远相连在一起,能常回家看看,亦有期盼家人健康长寿,喜庆欢乐绵绵不断之意。——结语——除了“上灯圆子,下灯面”的饮食习俗,在南方地区还有过近四百多年历史的“豆腐节”习俗,豆腐谐音“兜福”,有招福气天人丁的好寓意。这天不但要吃豆腐,还要早做准备,先去祭祖,燃放鞭炮,而后购买大量的豆腐来互相投掷,谁的身上沾的豆腐多,代表家庭来年福气满满,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好一派喜气洋洋欢声笑语。所以在元宵节前夕的正月十三,咱们不妨先吃几个汤圆和一份豆腐菜来图个好寓意,老传统都很讲究,千万不要忘记。我是阿胡,一个喜欢研究美食和制作美食的小食客,喜欢今天内容的可以关注我,明天还有更加精彩的内容等着你,感谢阅读,明天见!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