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舟“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古代所谓人生四大喜事。其中“久旱逢甘雨”既可以指大旱之年得到及时的降雨,也可以指长久倒霉之后,终于时来运转;“他乡遇故知”既可以指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遇到亲朋好友,也可以指被困异乡时得亲友解救;“金榜题名时”是指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了功名。应该说这三大喜并不是多数人都能遇上或经历的。而对于能够遇上或经历的人来说,这些同样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并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而与此相比,“洞房花烛夜”却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自主的。于是人们便尽己所能地要把这件喜事办到最好。其中就包括选择良辰吉日。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或有意义的日子作为结婚的日子。所不同的仅仅是中国有大量关于选择好日子的理论和方法罢了。据典籍记载,中国古代的择日传统由来已久。其理论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黄帝和尧帝。当时人们为了生产的需要,必须认识和掌握四时寒暑等的变化及其规律。于是就有了“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也就是通过天文观测来制定和颁行历法。人们依据历法来安排农事、政务等各种活动。这是科学的做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因而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理念也随之被推广开来。这就是后世择日的起源了。刚开始的择日并没有太多的理论,方法也比较简单。譬如在刚日(阳日)处理对外事务,柔日(阴日)处理内部事务等。所谓刚日,是指天干地支计日系统中的甲日、丙日、戊日、庚日、壬日。除了刚日之外的日子都是柔日。再后来,择日的理论越来越多,方法也千差万别。据史书记载,到汉武帝时,用于择日的理论方法就有一百二十多家。以至彼此之间相互矛盾,莫衷一是,令人无所适从。后世虽然经过不断梳理整顿,但仍然还有很多,直到今天,依然有几十种之多。面对如此状况,绝大多数人都无从把握,但又不愿就此作罢,放弃对吉日的选择。毕竟这是自己一生的大事。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在这儿告诉大家一个选择良辰吉日的基本原则。我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处所说的天时,不是孟子本来的意思。而是指按照特定规则确定的日子本身的善恶属性。通常可以利用黄历等工具很方便地查到。如“天德”、“青龙”、“白虎”、“黄道日”、“黑道日”等。其中有些来源于古天文学、有的来自阴阳五行生克变化,有的则纯粹来自于各种吉凶神煞。但不论哪一种来源,这种属性都是不因个人、地方、方位等而改变的,换句话说,它是无差别的。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就会明白,仅依据这种“天时”选择吉日是不靠谱儿的。因为在同一天里,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所谓“地利”,也不是孟子的本意,而是指嫁娶的方向、方位等内容。按照古人的讲法,一个好的日子不会对所有方位都好,或者至少是对特定的方位最好。所以在选择吉日的时候还要考虑嫁娶的方向和礼仪的方位等空间因素。这就要求选择者必须通晓吉凶神煞、奇门遁甲、六壬飞星等关于空间吉凶的知识了。最后来说“人和”。古人认为,有了好的日子和适合的方向、方位还不够,因为可以同时占据这两方面条件的人还有很多,而大家不可能都一样的受益。于是就需要再考虑新人的因素,乃至当事人家庭的因素。这种因素一般是通过对新人的生辰命格的分析来实现的。这就要求选择者具备高深的命理学修养了。说到这儿大家可能都明白了,“天时”、“地利”、“人和”都好的日子,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否则应该首先考虑“人和”,其次是“地利”和“天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择日的理论方法或许是过时了,但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变的思想,却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
怎样用小六壬查结婚日子(结婚选吉日良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