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期间著名的抗金将领,在民间演义中,岳飞因为朝中奸臣的陷害导致岳飞的北伐事业功败垂成,而且岳飞还被子虚乌有的构陷犯有谋反大罪,最后被冤杀在杭州风波亭。岳飞被杀之后,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南宋朝堂之上,也有忠义之人为岳飞发声,这个人就是韩世忠。韩世忠质问秦桧,说:“你说岳飞父子谋反有证据吗?”秦桧厚颜无耻的说道:“这个嘛,莫须有。”韩世忠说道:“仅仅凭借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服众呢?”于是“莫须有”三个字成为了冤假错案的代名词。民间演义的形象和历史真实的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历史上“莫须有”引自于《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关于秦桧是否说过“莫须有”,历史上本来就有争论,这里不是探讨的重点,我们今天来探讨的是“莫须有”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韩世忠莫须有=或许有莫须有理解为“或许有”是《辞海》中给出的解释,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解释。不过秦桧和韩世忠如此高规格的对话,且处置的对象是如此的高规格,用“或许有”这样的含糊其辞与当事人的身份不符,但是却方便了艺术形象的建立。毕沅莫须有=必须有另外与第一个观点截然相反的是“莫须有”就是“必须有”的意思。这个观点与民间主流不一致所以知道的人也并不多,持有这个学术观点的历史学者主要有毕沅、徐乾学、朱彝等。他们援引《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作为旁证,宋代很多事了都是将“莫须有”解释为必须有,因此认为“莫须有”应该为必须有。俞正燮莫须有=莫,须有=哦,肯定有在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理解莫须有这三个字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了,其中近代学者俞正燮认为“莫须有”应该理解为“莫,须有”。“莫”为宋代人的口头语,大概相当于“哦”,“须有”理解为必须有。李敖莫须有=莫须,有=难道没有“莫须有”另外一个标点符号的点法就是“莫须,有”。“莫须”是宋代人的口头语,大概的意思是难道没的意思,这句话也应该被理解为“难道没有?”。持有这个观点的主要是我国台湾的学者李敖。还有一种说法是“莫须有”就是“不需要有”的意思,我认为这个观点缺少必要的论证,因此不做讨论了。
截然相反的意思(岳飞这个人大家要辩证看待,不能神话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