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什么样呢,按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大多数人的成功,不过是闯过了前人设置的关卡。人生能够过上自己发自内心想要达到的生活,然后活到寿终正寝,当真是难之又难。姚广孝,这个大明排名第二的和尚,三教皆通,做幕后无人相识,到台前天下震惊。都知道,伴君如伴虎,但姚广孝却做了朱棣一辈子的朋友,且是他唯一的朋友。据记载,姚广孝祖上世代行医,虽说至姚广孝父辈时家道中落,但是,姚广孝仍受渊博的家学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教育。姚广孝熟读儒学经典,且擅长琴棋书画。虽说姚广孝颇有儒生风范,但的,他既不想按部就班地考取功名入仕,亦不想像祖辈一样四处游走行医。他不甘心当下的平淡生活,想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姚广孝十四岁时,对佛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三年中,阅读了大量佛学典籍。十七岁时,姚广孝在杭州妙智寺剃度出家,法号道衍。当地的老百姓都叫他道衍和尚,姚广孝在杭州名气越来越大。佛学修为日渐高深的姚广孝不再满足于寺庙中的修行,离寺后游历四海增长见识。为了求知,姚广孝拜入道士席应真门下,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易经》。之后,姚广孝又对运筹帷幄的兵法大感兴趣,得到席应真真传,掌握了高深的兵法理论。姚广孝学成后继续游历天下,时常与人高谈论阔,一点都不像清心寡欲的出家人,反倒像指点江山的大将军。此时的姚广孝已今非昔比,他的才学早已凌驾于当世大多数文人之上,恃才傲物的姚广孝逐渐深藏不露,深居简出,远离凡尘。也正是姚广孝不显山不露水的作风,使他在元末的乱世中声名不显,他的才学和能力不为人所知。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姚广孝一度有了出山的打算,可是,此时的江山已稳固,想要在朱元璋手底下建功立业难于登天。姚广孝时常懊恼自己错过了辅佐朱元璋的最佳时机,一身的理想抱负无处发挥,难免会心灰意冷。直到某天,姚广孝遇见了一位堪舆大师,这位算命先生用了一句话为姚广孝点亮了明灯。这日,姚广孝正在嵩山少林寺中与僧人们谈论佛学,恰巧当时最出名的算命先生袁珙拜访少林寺,两人有了一面之缘。袁珙见到姚广孝的尊荣后,大感惊诧,对其说道:“如今四海升平,为何还会出现相貌如此异常的和尚?你这一双三角眼凌厉狠辣,你的脸就像一只久卧沙丘的病虎,我能感受到你骨子里流露出的那股杀气。你绝对是一个精于机关算计的能人,将来一定能造就一番霸业。”姚广孝听完这些话后,非但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生气,反而大喜过望,连忙拉住袁珙的手,与其结为知交好友。虽说,命中注定姚广孝会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机缘,可是,当机缘到来时姚广孝已年近五十。这一年,朱元璋的元配夫人马皇后染病离世,朱元璋在全国寻访得道高僧,让高僧带着皇子们为故去的马皇后祈福。以姚广孝的名望,自然在受邀之列。之后,在朱元璋安排这批和尚与诸位皇子会面时,姚广孝对四皇子朱棣青眼有加,打算与其共事。姚广孝认为:在朱元璋的皇子中,唯有朱棣仪表堂堂,威武霸气,生了一副帝王相。于是,姚广孝毛遂自荐,打算跟随朱棣前往燕京。谁知,朱棣目不识泰山,他觉得姚广孝年龄太大,体态臃肿,不像得道高僧,便拒绝了姚广孝的请求。姚广孝来到燕王面前,在朱棣耳边说道:“贫僧倘若能在殿下手下效命,将来一定能为您换一顶白帽子。”听完这番话后,朱棣云里雾里,这白帽子所指何物?之后,朱棣思来想去,忽然醍醐灌顶,如今的朱棣只是藩王,若是又来了“白帽子”,岂不由“王”摇身一变成了“皇”吗?朱棣授意姚广孝跟随自己去内室长谈,在此过程中,姚广孝以他冠绝天下的才学使朱棣蛰伏,姚广孝借古论今,为朱棣绘制了一幅江山蓝图。朱棣深受启发,当即向父亲请愿,要将姚广孝带回燕京,做他的“黑衣宰相”。就这样,姚广孝被朱棣奉为上宾,被安顿在燕京庆寿寺中。由外人看来,姚广孝仍是安分守己的大和尚,实际上,姚广孝经常趁着夜深人静溜进王府,为朱棣出谋划策,成为燕王身边最重要的亲信。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殡天,年幼的朱允炆继承帝位。姚广孝抓住时机,立即帮助朱棣树立信心,劝说他莫要等到朱允炆成长,趁早动手篡夺皇权。面对姚广孝的建议,朱棣何尝不心动呢?然而,朱允炆毕竟是先皇钦点的继承人,他的皇帝身份名正言顺,自己根本没有出兵的口实,若妄自南征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况且,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时已做了周详的考虑,以藩王手中的兵力很难撼动正统军,朱棣虽暗中扩编,但是,仍无战胜南军的底气。看着摇摆不定的朱棣,姚广孝再次以一番慷慨陈词使朱棣下定决心。在朱棣的安排下,姚广孝与其他亲信迅速做出准备,在短时间内打造武器、训练士兵。由于此事需在暗中进行,若大张旗鼓地打造兵器或训练士兵难免会引人注目,为了掩人耳目,姚广孝请求朱棣在燕王府下挖掘地下室,在地下室上方修建大屋,饲养家畜,掩盖声音。就这样,燕王靖难的准备工作在姚广孝的主持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着。建文元年,朱棣经几个月的筹划已做好准备,他以一封“清君侧”的檄文宣布对朝廷开战,史称“靖难之役”。虽说这场战争姚广孝并未出现在前线,但总体的战略方针均是姚广孝一手策划的。南征持续了几个月后,朱棣在攻打济南时遭遇挫折,连续三个月损兵折将未能攻破城池。姚广孝收到消息后迅速给朱棣送了一封信,提议朱棣暂且班师燕京。姚广孝目光如炬,他意识到靖难能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攻城略地,朱棣叔侄的皇权之争与老百姓毫无瓜葛,只要能够拿下南京,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姚广孝建议燕王避开所有大型城市,从乡间小路迂回前往南京,进行“斩首行动”。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姚广孝的预料,南京被攻陷后朱棣不费吹灰之力披上龙袍,江山易主。可以说,倘若朱棣的身边没有这位“得道高僧”,燕王靖难的过程举步维艰,以燕军微薄的兵力根本无法与朝廷打持久战,届时朱允炆下诏勤王,朱棣定会死在天下藩王的剿杀中。虽说,姚广孝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与朱棣并肩作战,但是,他却在整体谋划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朱棣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地篡夺皇权,姚广孝居功至伟。自此,姚广孝也完成了毕生的志愿,成就了一番霸业。然而,姚广孝却十分聪明的拒绝了成祖的一切封赏。永乐二年,朱棣执意赐姚广孝正二品太子少师,并任命他为资善大夫。从这以后,姚广孝的言行举止变得非常离奇,朱棣劝爱卿留发还俗,姚广孝拒绝了;朱棣为姚广孝修了一所大宅,姚广孝依旧拒绝了;朱棣将两个娇滴滴的美人赏赐给姚广孝,姚广孝再次婉拒。这位改写明朝历史的谋臣,每天甘愿住在寺庙中,每逢早朝便换上官服前往宫中应付了事,回到庙中又会换上僧袍,依旧做他的和尚。姚广孝为朱棣费尽心血,难道只是为了达成他成就事业的理想抱负吗?为什么姚广孝对高官厚禄兴致缺缺,连美人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呢?笔者看来,姚广孝之所以淡薄名利的原因有二:首先,姚广孝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早在洪武朝的功臣们身上看透了朱家皇帝的脾气,像他这种为皇帝立下不世奇功的人,倘若不知收敛,难免会走上“兔死狗烹”的老路,朱棣一定不会放过他的。其次,姚广孝之所以会跟着朱棣以身犯险,是因为,他最初的目的就是成就一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事业。换句话说,姚广孝纯粹是为了造反而造反,他对自己的事业毫无功利心,姚广孝帮助朱棣的原因非常纯粹。朱棣登基后,始终难忘那段峥嵘岁月。自己从侄儿手中霸占了天下,受尽千夫所指。朱棣生怕有朝一日失踪的朱允炆会拉起一支队伍攻入京城,也害怕其他藩王会学着自己搞一出“靖难”。朱棣上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史官对明朝官史进行大规模篡改,从收录到府库的秘密档案到公诸于众的官方公文,他就是想要对世人说道:我朱棣继承皇位是合理合法的,父皇生前就曾想让我继承大统!修改官史意义重大,所以,朱棣必须交给亲信来办。朱棣第一时间想到了姚广孝,姚广孝在投入朱棣麾下后展现了超凡的文采,只有他才能胜任文书的编撰工作。姚广孝历时多年,终于留下一部令朱棣满意,令后人满意的巨著《永乐大典》。完成这件事后,姚广孝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朱棣听说后亲自前往寺庙慰问,君臣之间进行了彼此间最后一次长谈,姚广孝安然离世。姚广孝过世后,朱棣下令举国发丧两日,按照姚广孝的遗愿将其以僧礼下葬。姚广孝墓塔位于北京房山区常乐寺村北,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3米。塔前立有明成祖朱棣“敕建姚广孝神道碑”一座,碑立于宣德元年,高4米,宽1.1米,厚0.33米。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雕寿字纹和花卉,四正面雕假门,四侧面雕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靖难功臣录》】
北京有名的算命先生(一位算命先生为姚广孝点亮了明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