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际,深圳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为关键。这些年来,深圳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端教育人才,部分人员已成长为深圳基础教育界的中流砥柱。他们不仅是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成果,更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中坚力量。——博士局长篇——王水发: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做教育王水发,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学博士,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1000名杰出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2007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生本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王水发1983年大学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在江西从省级重点中学教师干到副校长、校长,后来又担任当地教育局副局长、县长助理。2005年,王水发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鹏城,出任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15年来,他历经校长到处长、局长的变迁,但始终像个“拼命三郎”,执着于教育,勤勉于事业。提起他,人们总能想起他说的那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做教育。博士校长:以校为家,每天工作18小时到深圳第二年,王水发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以南山外国语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为例,对发达城市学校领导创新进行研究。在该篇论文中,他提到自己的理想是“做一个研究型的校长”。他在南外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研,对所有前任校长和大量教师、专家进行访谈,最后提出对南外制度化建设的思考。执掌南外5年里,他以校为家,忘我工作。据他在《我的一天校长生活》中记述,他早上7点到校,直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回到家,一天的工作细则共75条。这不是“特殊”的一天,而是常态化的一天。一天工作18小时,典型的“拼命三郎”。在这位“博士校长”的带领下,南山外国语学校成绩突出,跻身全市前三;首届高考告捷,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骄人成绩,学校荣获深圳市2007年高考“卓越奖”,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后来,他被提拔到区教育局工作,先后出任副局长、教育督导室主任等职。博士处长:全国率先评选“年度教师”2014年底,王水发从南山区调任深圳市教育局师资管理处处长。彼时的深圳基础教育,因为多年的超常规扩容,教师队伍的内涵提升刻不容缓。因此,深圳市教育局把2015年定为“教师队伍建设年”,于当年3月召开高规格的工作部署会,王水发在会上详细解读了“教师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中的“四大主要目标”和“十大重点行动”。其中一个“重点行动”,就是率先在全国开始“年度教师”评选。2015年首届六位“年度教师”评选出来后,王水发带着他们到各地巡回演讲。一年数十场演讲下来,除非有重要政务安排,他每场必到,全程聆听,做好笔记,晚上再一一点评。虽然在当地校长、老师看来,这些经验分享会好评如潮,但王水发并不满足。他对六位教师直言:“你们发挥得很好,但我觉得你们代表的是深圳教师的形象,还可以更完美。”虽然他的话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但是他这种快节奏、高要求的“拼命三郎”精神,着实令人折服!博士局长:以综改振兴罗湖教育2016年9月,王水发出任罗湖区教育局局长。在深圳城市重心西移的趋势下,罗湖区教育系统的人员结构、教育理念显得“老化”了。“博士局长”的到来,让沉寂已久的罗湖教育开始焕发新活力。用王水发自己的话说,“我试图用激情和改革创新唤醒罗湖教育这头‘睡狮’”。“教育改革,首先要改的是人。”于是,王水发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比如每周一小时校长学习会、每周一场教师发展论坛等。其中,“每周一小时校长学习会”凝聚了王水发30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的综合经验和智慧。王水发创造性地将问题导学和小组学习运用进来,把“学习会”变成了“参与式培训”。校长们自行申报主题,分享自己在教育管理中最得意的亮点与最困惑的问题,其余校长带着问题倾听,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被随机点名进行展示交流,分享收获、建议和困惑。最后,王水发进行点评、追问和深化。学习会固定在周二下午,王水发本人每期都尽可能全程参加,一边听,一边做课件,最后总结点评。这种模式的学习会,“校长学员”们没有一个人看手机、接电话、开小差,因为他们必须全面思考,全情投入。唯有这样,讨论和汇报环节才有话可讲、才讲得有质量。更重要的是,将学到的内容在学校管理中不断实践、验证和深入,提高办学质量。近两年,王水发在多个公开场合传递他的“新素质教育”理念。他梳理出中国素质教育发展脉络,并与罗湖的实际紧密结合,提出振兴罗湖教育的整体方案。这便是由王水发执笔起草的《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据称这是全国首个区级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王水发希望,将“罗湖教改”打造成为继旧改、医改、棚改之后的罗湖改革新名片。他曾对媒体表示,到罗湖后重点做了五件事:第一件是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和风清气正的生态;第二件是抓队伍建设,尤其是校长队伍建设,以此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好好做教育;第三件是对罗湖教育未来三五年做了改革与发展的顶层设计;第四件是对看准的事情及时进行微创新、微改革,比如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专业化;第五件是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19年1月,王水发再次迎来新岗位——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这一纸调令,让人出乎意料,因为此前极少有区教育局长到市局工作,但回顾王水发这只“金凤凰”引入深圳后的政绩,又觉得理所应当。这也反映了深圳教育系统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风度和气魄。从2005年到2020年,王水发在深圳教育系统经历的岗位不算少,但其初心始终不变——执着于教育,勤勉于事业。正如他经常挂在口头的那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做教育!”在深圳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之际,我们期待他为深圳教育作出更多贡献。——明星院长篇——郭其俊: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郭其俊,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被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授予“首届全国中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称号,《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郭其俊,1984年参加工作,曾任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等职。2012年,他调任深圳福田中学,成为深圳市首位“百万”引进的公立高中校长。2016年,他又调任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成为深圳市首个区级教科院院长。若要总结郭其俊的个人品牌,“明星、特级、网红三位一体”或能概括一二。回望过去,郭其俊将其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于南通,培养了教育自信;成熟于南京,懂得了文化育人;成就于深圳,学会了改革创新。无论哪个阶段,他都在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主张——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成长秘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代表着方向。”郭其俊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深圳对教育人才的以诚相见和求贤若渴。来到福田后,福田区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教育的认识之高和理解之深让他惊叹,特别是时任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提出了“要办最幸福的教育、最智慧的教育和最影响未来的教育”,这成为他来深圳后办教育的目标,也是他所主持的名校长工作室的使命。说到选择,在本刊记者看来,郭其俊最明智的选择便是与书为友。本刊记者了解到,郭其俊直到高中毕业,读过的课外书籍还只是《三国演义》的连环画。1980年,他去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报到,在汽车站书摊上第一次看到《西游记》。“世上竟有如此美的奇书”,这对几乎没有阅读史的他产生了莫大的心灵冲击。从此,他真正走向了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大学四年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籍的营养,与经典为友,与先哲“对话”,从而为迟学的人生打下深厚的人文底色。参加工作后,他并不满足于一般的阅读,而是把阅读体会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接起来,思考、提升,然后把它们变成文字。勤奋的教学加上多年的笔耕,为他赢得了荣誉: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2006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唯一参评即获评的数学教师)。网红气质:努力做一名忍者、真者、行者“好的报告会应由好的报告和好的主持词两部分组成……”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校(园)长暑期学习会上,郭其俊应邀担任当代教育家、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报告会的主持。他的精彩主持赢来满堂喝彩,有人特意在博客上分享他的主持稿。郭其俊的“网红”气质可见一斑。然而,面对“网红”的赞誉,郭其俊却刻意控制自己的“曝光度”,努力做一名“忍者”,尽量保持低调,几乎不上电视,不拍视频,不让媒体把其“消费”完毕。他努力做一名真者,从不抄袭别人的文章,绝不用虚假的荣誉装扮自己。他知道,如果沽名钓誉甚至盗名窃誉,就会被同行鄙视。他致力于做一名“行者”,不纸上谈兵、哗众取宠,因为如果不能用实绩说话,很快就会被社会遗忘。作为深圳首位“百万年薪”高中校长,郭其俊坦言,这个标签对领导来说,意味着高期待、高风险;对同行来说,意味着高羡慕、高怀疑;对他本人来说,也意味着高盛名、高难副。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与此对应的是高责任、高压力。从点到线:发挥研究、服务和指导作用从校长到院长,是郭其俊到深圳后的一次重要变迁。在他看来,当校长是一个点,考虑的是如何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品位,最终形成办学品牌。当院长则是一条线,考虑的是如何提升研究品质和服务品位,最终形成指导品牌。以研究的状态工作和以工作的状态研究,便是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彼此需求。作为福田区首任教科院院长,郭其俊努力发挥研究、服务和指导的作用。他认真研究教科院附中、附小、二附小等附属学校受到的来自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启发校长、教研员、教师深刻反思当下的学校发展变革,创新思路探索与模式建构。他坚信,教科院只有真正下沉到学校、课堂,通过教科研高度衔接,才能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基础教育活力。谈及未来规划,郭其俊表示将努力进一步提升福田教科院和福田教科院附属学校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办好示范性的区级教科院和中国最好的教科院附属学校;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的平台,继续向全国同行展示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教与学方式转变方面的成果;进一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带好湾区内的几个郭其俊名校长工作室;进一步服务中国教育学会,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的工作。郭其俊说,若干年退休后,自己将回归家庭、回到儿童、回报社会,希望给每一位投身深圳的教育人留下一个“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的“士者”形象。寄语深圳:坚持五大取向,实现先行示范谈及深圳这些年最大的感受,郭其俊告诉本刊记者,经济概念和教育概念有时会冲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特区经济概念,“教育是一项慢艺术”则是一般的教育概念。如何在经济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之间找到平衡,正是深圳教育人的智慧之处。他认为,创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仍然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会努力满足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所以,深圳教育必须坚持“五大取向”,实现先行示范: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先行示范;要对标世界一流,在世界教育的坐标系中先行示范;要在特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先行示范;要在弘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先行示范;在补足教育学位短板的基础上先行示范。——金牌校长篇——朱华伟: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政协委员。2018年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获评“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从河南到湖北、广东,历经中学、教育行政部门、大学、教研院等多个岗位,最终回归中学,圆梦深圳,朱华伟始终以“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教育梦。从爱上数学到爱上教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源于数学:从爱上数学到爱上教育“我是先喜欢数学、喜欢孩子,最后变成了喜欢教育。”朱华伟至今记得高中毕业那年,他读完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的故事让他彻夜难眠,自此爱上了数学。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的四个专业填的全是数学。汝南师范学校数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红光高中,教高中毕业班数学。他渴望更大的发展空间,选择了继续深造,先是通过专升本考上了河南教育学院,毕业后又是一边教高中数学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最后考入湖北大学,成为湖北省招的第一个数学竞赛专业研究生。1992年毕业后,朱华伟到武汉市教研室工作。第二年,年仅31岁的他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原因是他在高考资料、竞赛资料的编写构思上有所创新,在指导数学竞赛过程中取得好成绩,还发表了20多篇论文,出版了书籍。1995年,朱华伟调任江岸区教委副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顶着压力筹办理科实验班,探索资优生培养方法和成才规律。辗转多地:始终致力于拔尖人才培养研究2000年,朱华伟被派往美国做访问学者6个月。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确定: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教育行政官员,更适合做数学教育研究,或者做教育,办好一所中学,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回国后,朱华伟毅然辞去江岸区教育党委书记职务。2001年,他离开武汉,先是做了三年人大附中珠海校区校长,后又应邀加入广州大学软件所,同年被评为研究员,担任软件所所长。在广州大学的十年,他致力于探索数学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他兼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2009年担任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率中国队获团体冠军,指导多名选手获国际金牌。他指导初中数学教材改革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要成果还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2月,他负责筹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并任院长、党委书记。2017年1月,他成为深圳中学第18任校长。圆梦深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执掌深圳中学后,朱华伟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也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朱华伟看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地位,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中还比较少,整体水平呈现“均值高”“方差低”的特征,也就是说,平均水平较高,但拔尖人才少。朱华伟希望将自己近40年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奉献出来,带领深圳中学再上新台阶,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据了解,深圳中学现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启动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有特殊需要及才能的学生,拟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讲学;搭建高端学术活动平台;拓展创新教育平台,目前已与多家著名企业和高校共建近20个创新体验中心与创新实验室。学校还与华为联合设立了“深中—华为特殊人才奖学金”,资助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特殊专长的天才、偏才、怪才。此外,为了对标深圳中学新的办学目标,2018年11月,朱华伟提出把深圳中学初中部建成深圳最优初中,并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就应该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发现、孕育并系统培养人才苗子,建构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与高等教育接轨的完整教育链。”朱华伟说。多次呼吁:基础教育一定要引进最优秀的人朱华伟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基础教育领域一定要引进最优秀的人,这样国家才有希望。一方面,由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拥有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以及更丰富的学术资源,故更容易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另一方面,越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2017年1月,朱华伟刚到深圳中学时,是学校第4个博士。而2019年深圳中学新引进的35名教师中,就有博士9人,博士后3人;23人毕业于北大、清华,5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消息一出,轰动一时。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中学共有教师400余人,其中硕士200多人、博士30余人,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竞赛金牌教练、名教师等40余人。有人质疑,难道博士生就一定比本科生教得好?朱华伟表示,如果单纯比较一节课教得好不好,那很难讲,但若从学生整体发展来看,博士生会给予学生更多高端的学术引领和思想熏陶,让学生早立大志、存大格局。深中的办学不只是为了高考,还要指导学生做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也有人好奇深中是如何吸引这么多名校毕业生的。朱华伟说,一是靠情怀,二是靠平台,三是靠关怀。深圳中学着力为老师们打造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比如,为年轻教师提供的宿舍,从改建、装修到入住,他去了不下10次。凡来深圳中学工作的老师,单身者都有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学校还会为已婚的老师向深圳市住建局申请人才房。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来,深圳这座先锋城市正式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的号角。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范?朱华伟用实际行动发出了声音:“作为以这座城市命名的著名中学,必须为深圳基础教育构筑更高的标高,为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闯出一条先行示范的新路。我本人愿意为此竭尽全力,发光发热,不负国家与时代!”转自:中国网、学校品牌管理微信公号
8月20日出生的人性格(来自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圳故事)
上一篇:8月1日生日算命(出生算命测试.农历生日算命)_重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