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出生的名人(还记得舍己救人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吗)_重复

一、志愿军英雄为救人牺牲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要勤学上进,多学本事,他11岁进了小学,15岁到省立九师附小插班跳级学习,毕业时考入了省立第九师范。1949年11月,湖南全部解放,罗盛教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4月22日出生的名人(还记得舍己救人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吗)_重复

  一、志愿军英雄为救人牺牲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要勤学上进,多学本事,他11岁进了小学,15岁到省立九师附小插班跳级学习,毕业时考入了省立第九师范。1949年11月,湖南全部解放,罗盛教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为他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于是组织上又培养他进入湘西军政干校深造,毕业后在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根据上级的命令,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同141师入朝参战,期间他曾为了救助被美军飞机燃烧弹困在屋内的朝鲜族老大娘和她的孙子被烧成重伤。1952年1月2日,朝鲜平安南道的栎沼河上,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滑冰,突然,其中一名小男孩崔莹不慎掉入水深近3米的冰窟,伤愈不久,正在不远处练习投掷手榴弹的罗盛教听到喊声,立即飞奔过去。当时朝鲜半岛北部的气温是零下20℃,罗盛教脱掉棉衣棉裤就跳入冰窟窿,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因为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后来,崔莹获救了,罗盛教自己却因为体力耗尽,被水流冲到远处牺牲了。其他战士闻声赶来,大家在水中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他牺牲的那一年才只有21岁。当地的朝鲜村民们闻讯都赶来河边,没有人说话,他们非常安静地守在烈士遗体旁边,用这种方式默哀英雄。罗盛教烈士生前遗像二、烈士英名照千秋不久之后,罗盛教所在的志愿军141师师部门口突然来了一群朝鲜老百姓,这让师长叶健民(1955年开国少将)很奇怪,就让警卫员出去问问原因。不久之后警卫员回来报告说:“师长,这些朝鲜群众是为了一个叫罗盛教的战友来的,这个战友之前为了救他们的孩子牺牲了,他们希望用朝鲜当地的习俗将他安葬。”叶健民前几天确实看到了一份关于罗盛教“溺水牺牲”的报告,因为事情比较多,当时他也没有太多留意。现在他觉得罗盛教可能不是溺水身亡,否则朝鲜百姓怎么会特地跑到师部提出这个要求呢?叶健民决定派人仔细调查,一位朝鲜大爷说:“罗盛教同志是为了救我们的孩子牺牲,请志愿军将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会用最高的礼仪安葬他。”师长恍然大悟:这是一个舍己救人的好同志啊,是中朝人民共同的英雄!但是,罗盛教却被按照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了,跟各团也都通报了。叶健民严肃地说:“我们做事不能只凭下面电话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去求证啊!”于是,叶健民亲自带人来到罗盛教救人的河边,又去了崔莹的家中。再次仔细观察冰窟窿和救人留下的痕迹。由此看来,罗盛教确实是为了救人而牺牲的。叶健民打心底为这样的战士感到骄傲,回到师部以后他写了一份报告,向军里重新汇报了罗盛教的事迹。时任141师师长叶健民将军随后,141师为罗盛教举行了追悼大会,数百名战士和朝鲜老百姓都参加了,之后他们将罗盛教隆重地安葬在山坡上,还种了一棵松树。请功报告汇报到军部后,军部又逐级上报,引起兵团和志愿军总部的重视。1952年2月,志愿军总部追记罗盛教为特等功,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三、贺龙元帅遇上一个年轻的人民军排长,原来正是崔莹罗盛教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却在许多人身上延续了下去。后来,朝鲜人民主动捐款捐物,在罗盛教的安葬地建立了纪念亭和纪念碑,朝鲜记者也在国内对此事做了广泛报道。1953年6月朝鲜战争结束前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为了纪念他,又把他因为救崔莹而牺牲的河改名叫做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少年崔莹深受罗盛教精神的鼓舞,他想,以后的生活中我不能为了个人而活,我有责任发扬宣传英雄的精神,更要尽自己之力浇灌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友谊之树,使之世代长青。1954年3月,崔莹参加了朝鲜第3届访华团来到北京,并随后专门乘车前往罗盛教的故乡湖南新化。6月1日中午,崔莹到达了新化汽车站,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早已等候在那里,车辆刚停下,崔莹就推开了车门,一抬眼便看到了罗盛教的父亲,他顿时满含热泪,扑到老人家的怀里,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罗盛教救助的朝鲜少年崔莹来中国之前,崔莹不会讲汉语,所以他在出发前把有关感谢的中文词汇又练习了一夜,感受到了老人家的友好和热情,他一边流泪,一边把才学会的感谢话语讲了无数遍。在那个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年代,人际关系就是这样简单:救命之恩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而是以生命还报。这天晚上,崔莹住在了罗盛教家里,罗老心中已将崔莹当成了罗盛教,他一再鼓励崔莹要好好学习。崔莹也把自己当做老人家的孩子,他们有说不完的话。6月2日,罗妈妈做好了早餐,饭桌上,她亲切地询问崔莹昨天晚上睡得如何,有没有蚊子,饭菜吃得怎么样。崔莹感激地看着妈妈,一边吃,一边不住的点头、摇头,泪水也飞出了眼眶。临别之际,罗盛教父母给他准备了礼品,虽然不是贵重物品,但是崔莹心里认为那已经超过了任何稀世之宝,他更加坚定了决心,一辈子学习罗盛教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大家的信任。1954年,崔莹又一次和朝鲜人民代表团一起来到了中国。他们先到广州,他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和座谈,把罗盛教的故事讲了许多遍,再一次表达了对罗盛教的深深敬意和爱戴。回国后崔莹刻苦学习,成年后,他也和罗盛教一样,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960年冬天,贺龙元帅和罗瑞卿大将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朝鲜,欢迎仪式上,有一位年轻的排长主动走过来,庄严地向中国军事代表团每个人都敬了礼。参军以后的崔莹原来,他就是崔莹,他再次真诚地对贺老总等首长们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救了我,我会永远记住英雄罗盛教,永远记住中朝人民的友谊。四、罗盛教的弟媳陈纯:感人的平凡英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弟弟罗盛民也参加了解放军,加入了罗盛教生前所在的连队,他决心学习哥哥的精神,把罗盛教的精神发扬光大。1962年,14岁的女孩陈纯在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就读。一次,陈纯遇到了罗盛教的妹妹罗亮香,两人的年纪差不多,陈纯十分钦佩罗盛教,因此她俩很快成为了好朋友。1965年的一天,罗亮香对陈纯说:“我弟弟罗盛民在广西当兵,他要来长沙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吧!”陈纯从未去过军营,她本来就羡慕那些英姿飒爽的军人,因为崇敬罗盛教,现在有机会看看心目中偶像的弟弟,陈纯便欣然答应了。俩人来到罗盛民的军营,战士们热情地欢迎她们的到来。一会儿,罗盛民走了过来,向她们打招呼。陈纯看着罗盛民,他眉目俊朗,身材魁梧,表情腼腆,善良真诚,特别是军人的英武之气,和画像中的罗盛教简直是一模一样。1970年罗迭开与崔莹重聚于是陈纯忍不住说道:“罗盛民和他哥哥长得太像了!”接着,罗盛民邀请她俩观看了英模事迹展览,和她们讲了部队的英雄故事,还有一些逸闻趣事。快乐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天就这样一转眼结束了,离开的时候,罗盛民把二人送到门口,陈纯有点依依不舍,她看着罗盛民说:“罗盛民同志,后会有期。”陈纯也不知道,这次分别之后,是否还有机会相见。其实,因为罗盛民哥哥和姐姐的关系,陈纯见到他的时候心中就感觉格外亲切,离别之后,陈纯时时不自觉地就想起了罗盛民。于是,她大着胆子给他写了信,在鸿雁传书中,她心里逐渐漾起了涟漪,爱的种子悄悄萌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也日益深厚。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成千上万的学生,纷纷上山下乡,到农村和边疆地区插队。陈纯想去罗盛教的家乡插队,在罗亮香姐弟俩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新化后,她帮助罗盛教的父亲整理文件、烧水端茶、打扫卫生,农村的农活又脏又累,但她经常主动去抢着做这些事情。1969年,罗盛民在一次训练中负伤了,引起脊髓硬化,不得不退伍回家。这对罗盛民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样一来,陈纯和他就可以经常见面了,不需要甜言蜜语,只要随时深情的凝望,二人的心中就已经感觉很幸福了。1969年6月7日,他俩终于结合到了一起,进入了婚礼的殿堂。不久,他们有了爱的结晶,两个儿子先后出生了,罗盛教的父母看着可爱的孙子,心里也乐开了花。罗盛民、陈纯和家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全家人的喜悦才刚刚开始,不幸又悄悄来临。1971年,罗盛民的病情开始恶化,慢慢地居然无法走路。这一年他才24岁,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啊!陈纯虽然心里很急,但却不能在丈夫面前表现出来,她不断地想办法试图医好罗盛民的病。此后数年中,陈纯和罗盛民一起由近及远访遍了名医,但是罗盛民的病情依然如故,到最后罗盛民只能卧床不起,而且生活不能自理。这可让陈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是老师,当时要带7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还要抚养两个儿子,又要照料丈夫,生活的残酷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子一下子忙弯了腰。每天她在天还没亮时就必须起床,做早餐、熬药、喂孩子。下班后,她又得急急忙忙赶紧回家,备课、批改、熬药、喂孩子,一直忙碌到深夜。就这样,陈纯每天马不停蹄,只能休息5个小时左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为了爱人和家庭,她毫无怨言。尽管陈纯悉心照料,但1977年7月10日罗盛民还是永远地离开看人世,年仅30岁。他走了,丢下了她,丢下了孩子,丢下了父母。陈纯心如刀绞,两人从此阴阳两隔,她只有流着泪,把无尽的爱和悲写进诗文里悼念丈夫。她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是失魂落魄,经常不说话也不动,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回忆两人在一起的日子。罗盛民的父母更是悲痛欲绝,这已是他们第二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了!陈纯看在眼里心如刀绞。于是她暗暗决定,照料两位老人,终身不再嫁人,一生留在罗盛教家里,她要将自己的生命融入英雄之家。过了没有多久,陈纯恭敬地对两位老人说:爸爸妈妈,从今天起,陈纯就是你们的儿子了。罗盛教的父母听了大为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其实,二老心里早就把陈纯当做女儿了,现在她又成了儿子。从此陈纯这位奇女子既当儿子又当女儿,服侍着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婆婆,他们也是她的爸爸和妈妈。罗盛教纪念馆中的英雄雕像不仅如此,陈纯还努力推动纪念罗盛教、学习罗盛教的事业发展传承,她觉得: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社会永远需要英雄舍己救人的精神。1984年,在陈纯的多方努力下,罗盛教纪念馆在新化县落成,她特地陪着二老去了纪念馆参观。两位老人看着儿子的雕像,陈纯看着“哥哥”(也是她心中的榜样)的雕像,欣慰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1986年,罗盛教的父亲逝世了,离开人世前他紧握着陈纯的手说:“谢谢你......这个家全靠你......”料理好父亲的丧事,陈纯又继续承担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的任务,婆婆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为此她坚持背着老人进出医院,一口一口地给她喂药。1996年的又一个罗盛教纪念日,陈纯推着行动不便的婆婆再一次去纪念馆看儿子,老人家来到儿子的雕像前,默默对儿子述说着她的思念,述说着母子分别以后的情景,晚上,老人含笑而逝。2003年,陈纯退休了,她来到罗盛教纪念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是的,她最有资格宣扬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同时,她自己也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英雄。自建成以来,罗盛教纪念馆成了新化当地重要的战士、党员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战士、党员、群众来到纪念馆,重温英雄事迹,学习烈士精神。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学习罗盛教精神陈纯一个人居住在家乡,有人来到家里采访时,她会和在罗盛教纪念馆一样,热情地给人们讲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个英雄之家,无怨无悔,甘之如饴。每年她都会带着孩子们风雨无阻地来到罗盛教纪念馆,向英雄敬献花篮表达哀思,她不仅自己学习英雄,更希望把英雄的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五、写在后面作为80后的一代,小编我和千千万万中国学生一起,从小就学过罗盛教舍己救人的课文,当读到罗盛教义无反顾地跳入冰河的一瞬间,着实令人感动万分。如今我更要感慨:世界上伟大的不仅是舍己救人的精神,还有那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舍己救人,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那是英雄战胜了本能带来的死亡的恐惧,做出了超越常人的选择,确实非常伟大。也就是道家先贤老子所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是明知今后可能是没有希望的漫漫长路,还一心一意地走下去,其伟大甚至不亚于舍己救人。陈纯,一个湖南的辣妹子,在丈夫早逝之后选择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从此没有轻松,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只有责任。公公婆婆身患重病不能自理,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还有忙不完的工作任务,这些对陈纯来说都不是困难,罗盛民与她相伴只不过短短八年,但她却用后面的四十多年兑现了对他、对公婆、对罗盛教烈士的承诺。在当代社会中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确确实实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晚年陈纯接受采访如果我们自己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怎么选择?可能有人会想,趁自己年轻赶紧改嫁止损,不仅自己,父母也会这么劝。谁都想头上的责任轻一点,日子舒坦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当一个家庭面临困难时,有许多人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责任,而是如何保全自己。更有甚者,有人把婚姻变成了交易,“为利而婚,利尽则散”,婚前要这要那,结了婚就开始大肆挥霍或者转移财产,这进一步加剧了人和人之间的不信任。还有的明星网红,把结婚当做炒作自己,提升热度的话题,当结婚带来的资源耗尽之后,劈腿的劈腿,出轨的出轨,何尝有半分“责任”可言?而且媒体热炒这种话题,给普通人也带来很坏的影响。在80年代的报纸杂志上,还有许多宣传表彰在自己的配偶早逝之后独自挑起家庭重担,把老人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榜样人物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在当下几乎看不到。遇到不幸的家庭终是少数,但如何实现夫妻之间的互信、互爱、互助和稳定的幸福却是差不多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古人所说的“舍生取义”、“救死扶伤”、“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不能只作为成语留在纸面上,更应当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现在我们所拥有的物质是大量丰富了,但是道德观念却没有跟上,我真心希望如今的社会能够更多地弘扬真善美,批判唯物质,唯金钱的错误价值观,让所有人得到更多正向的教育。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