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其实在我的小时候,中秋节还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这天是不放假的。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秋节更是被淡化了。
不放假,更没有现在这些月饼大战。那个时候供应紧张,物资匮乏。
那个时候比较重视元旦节,“两报一刊”每到元旦这天总是要发表重要文章的。
中秋节只是老百姓自己买点月饼来吃一下就算过了中秋节了。
那个时候不能说“赏月”,赏月是封建主义的东西。
虽然如此,我还是记得到1978年的那个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是我记忆中我们家里过得最高兴,最愉快的一个中秋节。
大家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用农历来计算的。
现在又实行公历,所以每年的中秋节是在不同的公历日子的。
不是像劳动节固定在五月一号。
有时候,中秋节是在公历的九月中旬,
有时候是在公历的九月下旬,
甚至还有晚到十月上旬的。
1978年的中秋节是在公历的9月17号。
为什么这个中秋节让我们家那么高兴愉快呢?
因为在1978年,我和我的两个姐姐三个人一起考上了大学。
一家人中三个孩子一起进入大学,父母亲当然非常开心,愉快了。
我大姐是在参加了77年的高考,考上了成都地质学院。
她是77级的,在1978年的春节过后就进入大学学习了。
我大姐高考成功,鼓励了我和我的二姐。
我其实也参加了77年的高考,但是名落孙山。
又参加了78年的高考,终于在78年的中秋节之前收到了西南农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考上了大学,我爸才松了一口气。
我爸是1907年出生的,经历坎坷,命运多舛。
到了1978年已经是71岁了。但是他老人家还没有退休,还在坚持上班。
我们家住在牛市口,成都无缝钢管厂的第一福利区,我爸在成都市一砖厂上班,每天从家里出发,沿着牛龙公路(牛市口到龙潭寺的公路)走路,要经过万年场,跳蹬河,跳蹬河过桥以后才离开牛龙公路右拐,走将近一个小时才能走到一砖厂。
中午饭还舍不得到食堂买菜,就吃自己带的馒头咸菜喝点开水就算是中午饭了。
那么大的年纪为什么还不退休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爸是担心我的前途。
那个时候的高初中毕业生没有其他出路,只能是上山下乡当知识青年。
个别的有门路,有权有势的可以开后门找到工作。
普通老百姓就只有靠父母亲退休由子女顶替。
那个时候有一个规定,父母退休以后可以由子女顶替进父母亲所在的单位。
不过这个规定,有时候在执行,有时候又暂停执行。
我是75年高中毕业的,那年这个规定就暂停执行。我就没有能够顶替,只能下乡去了。
我爸就是为了给我留一个后路,才迟迟没有退休。
就是为了等一下,等到这个顶替的规定开始执行的日子。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的工作问题。
幸好,我在1978年考上了大学,解除了我爸的后顾之忧。我爸在收到了我从农村发回来的电报告诉家里我已经被西南蚕桑系录取了。我爸才写了退休的申请报告。高高兴兴的退休了。
我爸的退休手续在78年的中秋节之前办好了。
我二姐是1965年初中毕业生,因为我爸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第十兵工厂的训导科科长。现在是被称为“抗战老兵”。但是在65年,我二姐却因为出身不好,没有上高中,到西昌下乡去了。
到了1978年,我二姐以初中学历考上了“四川财经学院”(现在叫西南财经大学)。
也是在中秋节之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我大姐是高66届的,我们家三个孩子年龄相差九岁。
却在同一年考上了大学。
我爸也在这一年光荣退休了。
当然是非常开心高兴的事情。
虽然中秋节当时是不放假的,
但是1978年的中秋节刚好是一个星期天。我大姐不用请假就回到家里。
一家人其乐融融高高兴兴的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我不记得那天的月亮看不看得到。
因为成都的秋天下雨天是很多的,阴天也多。很多个中秋节都没有看见月亮
不过我心里感觉那天晚上成都上空的月亮是非常美好的。
中秋节过后一个星期我就离开成都赶火车去重庆,到学校报到去了。
我们学校的报到时间是9月25日到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