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月4日,虎年伊始,立春时节,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精彩开幕。一朵雪花,一株蒲公英,以中国人含蓄而独特的审美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奥林匹克的时代精神,传递了全人类的共同情感。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再如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近乎同时提出了大同思想和理想国……无不体现出人类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终理想亦是共通的,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2017年1月,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邀请,我创作的雕塑作品《顾拜旦》落户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巴赫认为,这尊雕像以一种独特的手法塑造了顾拜旦的形象,塑像的笑容既充满活力,又透出坚毅,精彩地呈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2020年1月,我带领中国美术馆访问团到访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并向巴赫主席赠送了雕塑作品《问道——孔子问道老子》。巴赫表示,他对孔子的思想十分推崇,这件作品体现了只有相互问道,才能大道融通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艺术工作者,我的经历让我格外深切地体会到,人文艺术交流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民与人民之间对话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艺术和美进行对话,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行为。如果把民族特色和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积极运用创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和精心构建的话语体系推进文化传播,就能大大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从1985年为家乡江苏盐城创作大型雕塑《东进》以来,我创作了600多件古今中外人物雕塑作品,从表现中华历史人物到以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创作,用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文明对话,语言是载体,艺术是载体,而透过这些载体,其本质则是心灵、是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随着我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多个国家落成,它们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将艺术想象的“对话”延伸到现实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表征着当代中国的“对话”意愿和“对话”能力,折射着不同文明、不同人民之间情感的融汇、思想的互动和价值的共鸣。
首先是哲学家之间的对话。2021年9月,我创作的青铜组雕作品《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的阿果拉广场揭幕。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肩而立,共同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
其次是诗人之间的对话。2021年7月,我的雕塑《心灵之门——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与中国诗圣杜甫对话》于乌克兰驻华大使馆落成。此雕塑的原型曾在2017年立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作品形如两本翻开的书页,又像是两扇正在打开的门。一边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诗圣杜甫,一边是乌克兰人民心中的英雄诗人舍甫琴科。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伟大诗人,共赴跨越千年的心灵之约,体现了“既要肯定自己,也要向他人学习”的思想,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咏叹。
再次是艺术家之间的对话。2020年1月,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立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达·芬奇的写实与齐白石的写意,以不同的审美视角和表达方式表现了对世界的认知,也阐释了不同文明的互补是人类社会发展平衡的重要条件。他们的对话超越时空,也充实这个世界的美好,所以,齐白石不用护照,不用讲意大利语,也成为了深受意大利人民喜爱与尊重的中国老人。
文明对话,还要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价值的双向交换过程,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认为,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我们面对面,心连心,就能魂相依,脉相连,在人类共同命运的海洋里,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