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10月10日电 题:辛亥后裔武汉寻访首义印迹
中新社记者 张芹 李雪峰
秋日的武汉气温骤降,雨中的“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庄严肃穆。10日下午,参加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的辛亥革命先辈后裔及海外侨胞代表等,在“红楼”会议厅内面向孙中山先生画像举行拜谒仪式。
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汉也被称为“首义之城”。110年后,遍布武汉的众多辛亥遗址遗迹,仍能完整地向世人诉说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当日,嘉宾参访团先后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及起义门等地,寻访武汉辛亥革命首义印迹,缅怀革命先驱。
“纪念辛亥革命,除了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发扬辛亥精神。”蔡元培曾侄孙蔡建国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如今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先辈们当年的理想得以实现。
在“红楼”正对面,矗立着一座三层楼的红色建筑,那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漫步于博物馆中,年近80岁的黄力工不时驻足仔细阅览馆藏陈列,他是黄兴的孙子。
“每次来武汉都倍感亲切。”黄力工说,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依然保留以“黄兴”命名的道路以及铜像。在他看来,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通过这些遗迹遗址让更多后辈了解先烈们不惧生死的理想和信念,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位于武昌城南边的起义门,原名为中和门,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当晚,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控制占领的地方。站在城楼上祖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长孙吴德立感慨良多。
“在我看来,爷爷是一个低调正直的人。”吴德立告诉中新社记者,辞去军职后,祖父热衷公益事业,曾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并捐资修建武昌首义公园,用以纪念和抚恤残疾战士的生活。现如今,作为吴兆麟基金会会长的吴德立希望继承祖父的事业,通过基金会帮助更多人。
辛亥后裔、台湾薪传国际企管顾问公司执行董事李维镇此次向辛亥革命博物馆捐赠曾祖父李根沄传记。他说,辛亥革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希望通过这些纪念活动促使两岸同胞情感交流,推动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