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长。科学的说,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基本可以活到102岁左右,百岁人生将不再是人们的追求目标,而是预期寿命的下限。
人寿命延长后,生活的时间越长,需要的钱也越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工作时间越长。人们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主要与4方面因素有关,目标养老金、储蓄收益、收入增长率和理想退休年龄。
第一,目标养老金
目标养老金在我国主要包括三方面:国家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储蓄
第二,储蓄收益
储蓄收益是否能够跑赢通胀,一般是2-3%左右(必须结合风险产品,比如股票等收益,一般情况下的理财是无法跑赢通胀的。)
第三,收入增长率
第四,理想退休年龄
当前中国的退休年龄基本是男55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
寿命的延长与尚未改变的国家退休养老机制=越来越长的退休年龄
退休后的时间真的会越来越长了吗?这只是暂时的情况,改革前的退休的人能够享受到红利。
当前,我们谈到养老时,避不开“财政支付国家养老金的不可持续性。”
我国的养老金与绝大多数国家一致,现收现付制,也就是说当前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发放给已经退休的人员。但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减少,劳动人口逐渐降低,缴纳税收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老龄化更加严重,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多,期限增长,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发达国家和高福利国家。
中国同样如此,中国人口庞大,出生率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迅速下降,中国的老龄化来临十分迅速,国民对于老龄化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未备先老,而且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面临着未富先老。所以我国的老龄化要比其他国家更迅速更严峻。目前东北等地区已经出现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现象,前一阶段对南方养老金是否要弥补东北及西部地区的养老金争论已经说明养老金问题确实是国民关注的大问题。
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养老金不可持续的现状,也已经有所变化,改革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第一,延长退休年龄,进而增加纳税年限,减少国家负担
第二,减少养老金领取金融,进而换取更长领取时间
第三,将养老金更多的给予低收入者和少资产者
比如说,在经济合作组织中,已经有18个成员国延长了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4年,有14个国家延长了男性的退休年龄,延长了2.5年,但是国家的变革缓慢,远远赶不上人均寿命延长的速度。
关于职业养老金,在国外,随着养老支出的增加,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企业在逐渐减少和关闭之前的企业年金计划,而我国当前职业年金主要集中于大型国企,这一制度还未来得及普遍,就已经面临着终结。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储蓄负担越来越多的转移到个人,那么,个人如何养老呢?或者说个人应该为养老储备多少资金?退休年龄应该如何安排?
给大家三个案例:
小王
1945年出生 预期寿命70岁 整个人生主要分为三阶段(教育——工作——退休)
教育20年,工作42年,退休8年 目标养老金:最终收入的50%
在退休后的8年养老金的来源主要是3类,企业年金20%,社会基础养老金10%,个人需要准备20%。在工作期间,每年需要储蓄全年收入的4.3%。
小张
1971年出生 预期寿命85岁 三阶段人生已经无法满足个人发展,人到中年逐渐产生疑惑(变革探索中)
教育20年,工作44年,退休20年
目标养老金:最终收入的50% ,这时候企业年金已经无法以来,社会10%的可以领取,个人需要准备40%的养老金,这个时候每年需要将收入的17.2%用来作为养老金储备。
不过这个时候,国家可能已经对退休养老制度进行了变革,很多人可能会延长退休年龄,在变革前的这一部分人依旧可以享受较好的服务。
小李
1998年出生 预期寿命100岁 三阶段人生的崩溃 从新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 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现有体制下,工作44年,退休35年。
但是,养老金的庞氏骗局已经破灭,这时候,退休的35年,个人需要准备大量的养老金,个人要想在退休后实现最终收入的一般,需要每年将收入的25%,甚至是31%左右用来养老金储蓄。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延长退休年龄来减轻未来养老的负担,绝大多数人可能需要多工作20年,一直工作到80多岁才能够实现一个较好的老年生活。
另外,除了国家养老机制的变革,社会也在不断的变化,新技术不断出现,这意味着,90后出生的这一批人才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