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日,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的一位张连长,正在为该派谁执行一件任务而发愁。昨天,江苏省邳县武装部部长来营房找他,向他提了一个请求。当时电影《地雷战》正在全国热播,大家被影片中的地雷战的威力折服,民兵们趁热打铁纷纷向武装部领导“请战”:我们也想练习一下地雷战。武装部根据大家要求,组织起了“地雷班”,但是没有专业的爆破人员,于是就想请在邳县附近的驻军同志前去指导,帮助大家学习、掌握爆破技术。张连长所在的连是工兵连,爆破是他们的专长,爆破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可是自己掌握爆破技术,与向别人传授爆破技术,可是两码事,就像一个驾驶技术娴熟的老司机,不一定能到驾校当教练是一个道理。教大家掌握爆破技术,必须专业水平过关,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做事严谨,一丝不苟,才能胜任。何况60年代的基层农村民兵,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能力差,更需要高水平的“教授”来指导,才能既学得好,又保证安全。面对这份请求,张连长想来想去,还是一连五班的班长王杰比较合适,他是爆破能手,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当“老师”再合适不过。可王杰刚刚接到家里的电报,要他回去筹备结婚,假都已经批下来了,正准备上路呢。王杰今年21岁了,在那个18岁就结婚的年代,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为了部队的训练工作,他已经两次推迟了回家相亲的机会,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定下了婚期,自己怎么能忍心坏人家的好事,让人家再次往后推呢?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可巧王杰从外面进来了,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来向连长主动请缨:“老家那边,我已经商量了,还是等到训练结束后,再回家完婚吧。”“那太感谢了,到时候啊,我送一份新婚礼物给你。”张连长锤了一下王杰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可是让张连长万万没想到的是,没有等到王杰结婚那一天,却等来了他牺牲的噩耗。7月14日清晨,王杰和往常一样,查完岗回到宿舍,轻轻挑着水桶,往民兵伙房的水缸里满了水,然后向民兵训练场走去。经过了十多天的训练,常见的地雷知识和操作流程都教过,大家也都熟悉了。今天要进行的,将是最后一项、也是最复杂的一项训练——“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的实爆。这种实爆,对工兵出身的王杰来说是轻车熟路,对来自农村的民兵来说,却是一项高难度技术。所以王杰提早来到训练场,根据现场环境,先行开始实地试爆,掌握有关数据,确保教学时万无一失。王杰独自来到河边检查地形,进行试爆,获得了成功。这时候,参加训练的民兵陆陆续续来到训练场,王杰让大家排成横队,给大家认真地讲解了操作要领,民兵们表示都听懂了,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王杰又抽查几个民兵,让他们将操作要领复述了一遍,这才放心地带领大家来到实爆现场。到了现场,王杰把地雷埋到预先定位好的坑里,让参加训练的12个民兵围成一圈,然后自己蹲下,开始一边给大家做示范动作,一边耐心地讲解。王杰讲解得很细致,大家听得也很用心。为了让学员们看清楚,听清楚,在王杰讲解的时候,大家离得很近。到了最后,王杰提高了声音:“大家注意看了,最关键的操作是穿雷管、带引线,在操作时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家明白了吗?”民兵们齐声回答:“明白了!”下面进行的,就是怎样埋地雷,如何引爆了。由于当时王杰部队里下发的制式地雷数量并不充裕,他们训练使用的是自己制造的地雷,一包炸药和两个雷管,接上起爆装置。地雷埋好后,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集中在王杰手中的地雷引线上。就在这时候,意外发生了,王杰突然发现,埋地雷的土堆上冒出了丝丝白烟。周围的民兵要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要么看到了,仓促间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于迫在眉睫的危险,都有点懵。只有王杰明白,是埋地雷的拉火装置出现意外,炸药在下一瞬间即将爆炸。根据这款地雷的威力,10米之内所有的生命都将受到严重冲击,而此时正围观的民兵,距离地雷的距离不超过5米。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明白,这意味着,地雷爆炸后,周围12个阶级兄弟在劫难逃,非死及残。王杰没有来得及多想,他毫不犹豫,张开双臂,扑向地雷,紧紧地压在上面。只听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在场的人都被淹没在烟雾里。硝烟散尽之后,大家全惊呆了,现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当时在训练现场的19岁民兵李彦清回忆说,爆炸时自己不知所措,只是本能地用双手捂住双眼,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现场的另一个民兵小刘当时就在王杰左侧,距离炸点最近,他被气浪掀翻,失去知觉。民兵罗汉瑞痛苦地呻吟着:“我的右腿断了……咦?王教员好像不见了。”既然王杰扑在了炸药包上,小罗为什么失去了右腿?事后爆破专家分析,罗汉瑞当时正站在王杰边上,王杰奋不顾身扑向地雷的时候,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从王杰两腿间的空档释放出来,炸断了罗汉瑞的右腿。王杰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周围的人,虽然有人受伤,但至少,12位民兵全部活了下来。唯独他自己牺牲了。爆炸发生后,县医院的医生来了,消防人员来了,王杰部队的官兵来了,武装部的负责人也来了。张连长捶胸顿足,哭着大喊:“王杰,你在哪?”到场的官兵到处找寻,结果让人心碎,大家能够找到的,只是王杰的骨肉残肢。部队经过走访现场的民兵,对事故的情况进行了大致调查,将王杰牺牲的情况上报给了师党委。师党委委派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带领着调查组,下到王杰所在部队和当地公社,找到了事件的亲历者,通过谈话,了解梳理了事情经过。经过一番实地调查后,刘德一被王杰的壮举所感动,最后决定按照烈士因公牺牲来定性这件事,向上级汇报。但是,在起草调查报告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当时的地雷需要拉火管点燃。拉火管就是用于点燃导火索的芯药,它是由管壳、倒刺、磨擦药、金属丝和拉柄组成。在正常训练情况下,它是不会点燃的,只有当用力拉出铅丝时,管内才会摩擦起火,地雷才会发生爆炸。而训练现场爆炸,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拉火管自燃,二是王杰操作失误造成。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将关系到王杰牺牲的性质认定。调查组人员认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查个水落石出,即使材料上报,也不会通过。调查组再次对现场民兵进行调查,他们再次回忆当时的情况,都觉得王杰当时操作规范,没有违规操作。既然没有操作失误,一般来说拉火管也不会自燃,因此调查组有人提出,“会不会是阶级敌人在搞破坏?”调查组通过对邳县人武部、张楼公社、以及事发现场人员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后,排除了坏人搞破坏的可能。这时,师党委打来电话,催要调查结果,刘德一无法下定论,只好如实将调查的情况和调查人员的不同意见,全都写在上面,让上级领导定夺。根据调查组的调查汇报,因为没有外来破坏,拉火管也不会自燃,只有王杰本人接触过爆炸设备和材料,师党委只好把王杰牺牲定性为“一起由于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的责任亡人事故”。7月16日的上午,军地双方联合召开了王杰同志的安葬仪式,仿佛天公也被感动,下起了大雨,两千多群众也自发冒雨参加,大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由于爆炸是被定性为“一起由于违法操作规定而造成的责任亡人事故”,当天下午在工兵营为王杰举行的追悼会上,并没有介绍王杰英雄事迹的流程,只是大概通报了一下情况,规格并不高。全营官兵在私下也是议论纷纷,不断唏嘘,王杰明明就是为了掩护群众,才用自己的身体压住炸药包,这种奉献精神,古今罕见啊,虽然没有证据说是拉火管自燃,但不同样也没有证据说王杰违规操作嘛,他舍己救人的行为本身,就说明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张连长也对上级的结论表达了不同意见:在连队,王杰的爆破技术最过关,是连队数一数二的爆破手,根本不可能是操作失误。刘德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再度向上级如实做了汇报。师党委开会研究后作出决定,重新成立调查组,对王杰牺牲一事重新进行调查,要实事求是,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结论!调查组在对王杰生前战友进行调查的同时,又来到王杰生前所在的部队,对他生前遗物进行整理和清点,结果,在王杰的床铺夹层中,在桌子抽屉里,找到了王杰本人的23本日记。日记是个人隐私,本来外人是无从知晓的,可以说,这里面的记录,都是王杰的心路历程,也是他内心世界观的真实反映。“人的一生,应该是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这是王杰入伍前的日记。“人活着要做什么样的人?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我深刻认识到了:应该做一个雷锋式的、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1963年8月3日)“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我们的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我们的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1964年7月28日)“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5月1日)“共产党员,怕死就不要干革命!……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像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1965年6月28日)王杰的战友在接受调查时,异口同声地说:王杰是个好战士。战友小刘说,有一次他们在沂蒙山区施工时,突发山洪卷走了物资,王杰二话没说,跳进湍急的河水去抢救,部队物资保住了,他却弄得遍体鳞伤。排长小赵:施工爆破,王杰总是冒着风险抢先装药、放炮。只要出现哑炮,他都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冲上去排除。王杰工作积极,吃苦在前,评先进的时候,他总是推辞。在1964年3月3日的日记中,王杰提醒自己要牢记:在荣誉、待遇和物质方面,绝不要去伸手。尽管如此低调,但由于他表现特别突出,已经是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还获得了“模范共青团员”、“一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荣立过两次三等功。调查组人员翻阅着日记,听着战友的回忆,他们的眼眶湿润了,一个思想境界如此崇高的战士,他牺牲如果不被认定为英雄,那谁还能是英雄?师党委常委阅读了王杰日记后,一致认为,王杰是一个好战士,应该将他的事迹上报中央军委,并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请有关专家对事故进行科学评估。不久后,来自公安部的爆破专家,对民兵训练的现场进行勘察,对12名在场民兵进行了走访调查,并且还原了爆炸时的情况,绘制出当时王杰与12民兵的具体位置。为了查证王杰在爆炸瞬间的状态,专家组决定进行现场实爆试验。8月上旬,在师工兵科科长田永泰的指挥下,王杰的教官、爆破专家季家祥负责进行爆破试验。季家祥用拉火管连接好雷管后,还原了王杰当时的操作流程和姿态,左腿跪下,右腿蹲着。拉火管拉开后,身体马上往后一滚,雷管爆炸之后,季家祥却安然无恙。由此,调查组得出结论,王杰作为专业爆破能手,在发现地雷即将爆炸后,只要本能地往后迅速滚去并躺下,完全可以化险为夷。因为地雷爆炸形成的最大杀伤角是45度,他这样做完全可以避开伤害。明明可以保全自己,但他却将生死置之度外,直接扑上冒烟的地雷,保护了阶级弟兄,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专家组在现场测量、调查获得的证据显示,爆炸冲击波把王杰抛出地面至少有两米之多,只有扑向爆炸点,才会产生这样的惨烈结果。而且在爆炸点四周,有5名受轻伤的民兵身上,都发现了王杰的碎骨和血肉,这足以说明,王杰当时是舍身扑在了地雷上面。王杰舍身救人的事实清楚,可是拉火管自燃问题出在哪里?这是调查组要解答的问题。调查组的专家们用王杰使用的同类爆炸材料,进行了20多次爆炸试验,最后得出惊人结论:王杰当时所用的拉火管已过期,处于失控状态,存在拉火管突然自燃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地雷在几秒钟内就会发生爆炸,根本来不及排险。拉火管上面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仓库工作人员肉眼难以发现,王杰也无法发现,只有火药专家专门进行检测时才能发现。这份调查报告,目前陈列在邳州王杰烈士纪念馆内。调查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科学结论:王杰舍己救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存在操作失误,他可以含笑九泉了。调查结果出来后,师党委作出决定,确认王杰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济南军区决定,再次召开王杰同志追悼大会。1965年9月16日,王杰追悼大会隆重举行,济南军区和来自山东、江苏、徐州、徐州军分区、邳县、金乡县的干部群众和战士7000多人到会参加。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黄志勇也向王杰同志敬献了挽联:“毫不利己实一心服务人民,临危不惧真人民英雄本色”。当时参加训练的地雷班的所有民兵,也参加了这次追悼会。追悼会上,李彦清眼含热泪发言:“我要接过王杰的枪,继续他未竟的事业。”经中央批准,各大报刊、电台开始大力宣传,王杰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毛泽东主席得知王杰的事迹,挥笔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如今王杰已经长眠50多年,71岁的吴步良,依旧在怀念着他,经常带着孙子到王杰的墓地去。“如果没有王教员,就没有我的现在。”尽管时隔多年,提起王杰,吴步良依旧声音哽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王杰用他自己的生命,拯救了12个阶级兄弟的生命,他是伟大的,无愧英雄的称号,他的死重于泰山,永远活在后人心中。
地雷复测婚姻一定离婚吗(战士扑向地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