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姓是身份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人为何要有姓?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作。“姓”和“氏”之间,如果讲究先后的话,那是“姓”在前,“氏”在后。“姓”何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清马骕《绎史》引《三坟》所作的解释则相对好理解:“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许慎和马骕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姓”的产生最早与女人生子现象有关。无数个女性繁衍后代,再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为了把从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姓”。因为这个原因,上古时的“姓”,直接写作“生”,如《尚书·舜典》中所谓“帝座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其中的“生”就是“姓”。此外,“姓”还写作写作“X(生下自)”、“X(人+生)”等。图:甲骨文“姓”这些不同的写法,说明了“姓”在早期的发展情况。以“X”来说,此字上下结构,由“生”和“自”两部分组成。为何用“自”字?因为“自”在早期代表“鼻”,有“初”、“始”之意。《方言》释“鼻”时便说,“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氏”则是“姓”的下级代码。“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的符号,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的分支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的代码。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意思。早期为什么要将“姓”和“氏”区别得这么清楚?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姓”的作用,“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氏”的功能则是,“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简单地说来,“姓”和“氏”区分那么清楚,就是区分男女(别男女)、区分贵贱(别贵贱)、区分婚姻(别婚姻)的需要。其中的“别婚姻”,或许是姓氏产生第一原始动机。早期中国人就知道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所生的子女可能不健康,“其生不蕃”,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但是,到“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变成一个意思。清顾炎武即此观点,其在《日知录》中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司马迁)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这种“姓”、“氏”不分,当然不是司马迁个人所为,应是当时社会现象和风气的反映。中国到底有多少姓?《中国姓氏大辞典》收23813个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氏?历代学者也都在研究,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不只因为人口众多,统计手段达不到,仅就姓氏本身来说,也有一个复杂的“合并”过程,影响到姓氏数量的统计口径。在先秦时,就有学者对姓氏作过专门的研究。由史官修撰的《世本》就是当时的姓氏记录,也可以看成是中国早期的“家谱”。《世本》中共收入18个姓、875个氏。现今大部分在使用的姓氏,都能在其中查到。换句话说,先秦时的大部分姓氏一直使用到今天。秦汉时期是中国姓氏数量大增第一波。西汉元帝(前48年-前33年)时黄门令史游编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出现了130个姓,其中单姓127个,复姓3个。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大概就是当年姓氏不分导致的。到了唐代,中国姓氏数量突飞猛进。唐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个姓,到中叶已突破千姓,时人林宝修编《元和姓纂》,共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的姓氏从此不再是“百家姓”,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家姓”。到宋代,姓氏数量在唐代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多,《通志·氏族略》和《姓解》中收录的姓氏,分别为2255个和2568个。明代在宋代的基础继续翻番,明陈士元《姓觿》书中收录姓氏3625个,王圻《续文献通考》中收录姓氏4657个。虽然古籍所收录姓氏已近5000个,但现代姓氏学者考证,这些数字并不全面。现代出版的姓氏典籍中,姓氏数量大大超过以往——《中国姓氏大全》:收录5600多个;《中国姓氏汇编》:收录5730个;《中国姓符》:收录6363个;《姓氏辞典》:收录8000多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11969个;《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收录12000多个;《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姓氏大辞典》,该辞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10年5月出版发行,是中国目前姓氏大辞典中最新最全、收录姓氏最多的一本。其编纂者是袁义达和邱家儒,他们在《前言》中交代,收集23813个姓氏前后历时40年。23813个姓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力30笔。这些姓氏全来源于历代文献、考古发现和近代人口普查资料,除少量的金文姓氏外,均为秦汉以来的标准汉字。这些姓是否都是真实有效的?作者不能肯定,称“这些姓氏中有的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姓氏”。图:甲骨文“姓”字二姓人最多的是什么姓?“王”是古今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大辞典》虽然收录23813个姓氏。但据专家估计,中国古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不会有这么多,大约有18000个。《中国姓氏大辞典》编纂者统计分析,目前除汉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均存在使用汉姓的情况,仍在使用中的中国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虽然中国有这么多姓氏,但姓氏的使用人口却非常集中,与国外的姓氏使用情况有明显区别,这也是中国重名特多的原因之一。早在二三十年前,已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常用的姓氏约500个,而其中人口数量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人口,占全国(大陆)总人口的87%。如果再细分,前10大姓氏又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以近年的统计分析,中国十大姓的情况如下——1987年十大姓: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2006年十大姓: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周、10吴(中国科学院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抽样数据资料,袁义达主持)2007年十大姓: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吴、10周(2007年4月24日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籍人口统计数据)2010年十大姓:1王、2李、3张、4刘、5陈、6杨、7赵、8黄、9周、10吴(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中国统计》2014年第6期分析)从上可以看出,在现代姓氏中,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这十个姓,虽然不同年份排名出现变动,但前十大姓中总少不了这10个姓。排第一的姓,在李、王二姓中间互换。从2007年起,王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改居第二位。而姓张一直稳居全国第三大姓,姓刘则是全国第四大姓不变。王姓在古代就是第一大姓。在古代不同朝代的十大姓中,姓“朱”和姓“徐”曾进入过前十。据袁义达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中采集统计,情况是这样——宋朝十大姓:1王、2李、3张、4赵、5刘、6陈、7杨、8吴、9黄、10朱元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刘、5陈、6赵、7吴、8杨9黄、10周明朝十大姓:1王、2张、3李、4陈、5刘、6杨、7吴、8黄9周、10徐另外,人类学家李济也曾对明朝的十大姓氏作过统计分析,但与袁义达的统计结论不同。李版明朝十大姓是:1王、2陈、3张、4刘、5郭、6吴、7杨、8李、9胡、10朱。很显然,明代的十大姓之所以排名不同,是因为李济和袁义达所用的人口资料不同所致。相对来说,袁达义的统计由于文献广,样本丰富,数据更接近真实。人口多的姓氏就好吗?也未必。元朝时,占全国人口众多的张、王、刘、李、赵等五姓,差点被全部杀掉,幸好元顺帝没有听从奏请,此即《元史·顺帝纪二》所说的:“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为什么要杀掉这五性,无非就是人口众多,担心他们集体造反。姓的人口越多,说明该姓血缘关系越杂乱。民间所谓“九刘十八张,一百零八王”就是这意思。为此,同一姓氏为便于区别,又以“郡望”、“堂号”来区分。如张姓,现在声称有16郡望,实际在唐代已有43郡望之多;王姓则称有23郡望,在唐代实有32郡望。至于进一步细分的“堂号”则更多。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前一百个姓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1987年87%,2007年84.77%、2010年82.1%。这一变化说明,中国的“小姓”人口稳定增值,比例在逐年增加。图:民国刻《绘图百家姓》有多少《百家姓》?明版:明朝“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谈到姓氏,就不能不说《百家姓》。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版本的《百家姓》,其中最著名的是宋版《百家姓》,即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的《百家姓》。宋版《百姓家》共收姓氏438个,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各个姓氏的排列次序不依人口多少,而是以当时的行政级别和政治地位为标准。为什么前四姓是赵、钱、孙、李?有这么一个说法——宋版《百姓家》的编撰者是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当朝皇帝姓赵,故“赵”是国姓,系天下第一姓,理所当然排在百姓之首。那当时“钱”姓并不是朝中第一大官,为何能排在第二?原来,这名编撰者所居的钱塘一带,最尊贵的姓是“钱”姓,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塘人钱镠,曾在当地建立吴越国,成为吴王后,钱镠在杭州湾修建江海塘(即“钱塘”),治害防灾,深受民众爱戴,故将其“钱”姓排在第二,仅次于国姓“赵”。而下面的孙、李、周、吴、郑、王等姓,也都是当时的贵姓,或皇太后的姓,或皇后、皇妃的姓。宋版《百家姓》四字(姓)一句,两句一押韵,朗朗上口,又好记,很快就流行开来。到了明代,也出现了一部《百家姓》,全称为《皇明千家姓》。这是明初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根据当时户部所藏的户口名册,模仿宋版《百家姓》编纂而成的,共收入姓氏1968个,其数量为宋版《百家姓》的4倍多。明版《百家姓》编排形式仍与宋版《百家姓》一样,4字(姓)一句,以韵相排。但其姓氏编辑顺序已完全打乱,以“朱”姓起头:“朱奉天运,富有万方……”以“朱”为首很正常,朱姓是当时的国姓,天下第一姓,而后面的奉、天、运、富、有、万、方则都是普通的小姓,即使到了现代,这些姓的人口都很少。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来看,只有“万”、“方”二姓进入了全国姓名前一百,分别是第87位和第64位。明版《百家姓》同样是根据政治含义的需要,组成语句的,虽然有政治色彩,但除了国姓“朱”以外,其它姓没有按当时姓氏的尊贵来编排。这是一种进步,但也是失策,因为未“别贵贱”,贵姓拒绝使用;而民间的“贱姓”,不少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靠前,拒绝使用新版,导致明版《百家姓》未能流行。清朝的满族人也编辑出了自己的《百姓家》,由康熙皇帝亲自审订,故定名为《御制百家姓》。这部百家姓比较先进的地方是,当朝皇帝放弃将国姓“爱新觉罗”排第一,而是使用“天下第一家”、山东曲阜孔姓家族“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这种排列体现了满清朝廷尊师重教的思想,难能可贵,但实际动机可疑,应该是借此讨好汉人、笼络民心。因为艰涩冗长,不通俗易懂,同样未能流行开来。在现代,也曾出现过好几种版本的新编《百家姓》。如中州古籍出版社曾以1987《人民日报》公布的姓氏人口多少为顺序,编出了一本《百家姓》。但因为不押韵,根本不被人们所接受,只能算是一种姓氏人口调查资料的解读版。图:中国人姓氏源流图你贵姓?帝王的姓是天下最尊贵的姓上文说了,姓氏出现原因之一是“别贵贱”。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贵姓”。现在人们交往时,首先问“您贵姓?”这实是对对方的尊重。中国的贵姓有多少?并非上了《百姓家》,或是姓的人口众多就是贵姓,而是由血统和地位来定的。前面说过,姓氏来源于“别贵贱”、“别婚姻”等方面的需要。而目前最有影响的另外说法之一,则是“图腾产生姓”说。这一观点是由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最早的姓氏来源与图腾崇拜有关,图腾产生了姓,有的直接以图腾为姓。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姓是“风”,此姓即因图腾而来。历史学家郭沫若在1920年代写的《甲骨文字研究》中,便是这一观点。郭认为,“风”姓起源于凤鸟图腾,“卜辞风字均作凤,盖古代神话以太凤为大风神。”类似的,“龙”姓出自蛇图腾;“姜”姓来源于西北的羌族,在原始社会里以羊为图腾;而另一种古姓“芈”,也以羊为图腾,故有此造型如羊角的字。秦始皇嬴政的“嬴”姓,则是瑞兽的名字;殷人姓“子”,因为其始妣简逖吞玄鸟子(卵)怀孕而生先祖契。中国最早的姓是哪几个?有“四姓”说(哈尼):风、偃、嬴、己;有“八姓”说(郑晓):姜、姬、妫、姒、嬴、X、姚、X;“十二姓”说(许慎):姜、姬、X、嬴、姚、妫、X、X、姺、X、X、娸;“二十二姓”说(顾炎武),即:妫、似、子、姬、风、嬴、己、任、X、祁、芈、曹、X、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其中的“十二姓”说,接受的人最多,因为与十二生肖崇拜有关。现代历史学家董家遵即认同“十二姓”说,但与东汉许慎提出的12个姓有所不同:偃、媿、X、姬、姺、X、X、姜、妫、X、嫚、姒。这些古姓所崇拜的动物,分别对应12种动物:鼠、牛、虎、麒麟、龙、蛇、马、羊、猴、鸡、狗、象。这上面提到古姓,在早期都是贵姓。但如同母以子贵,姓也是这样,一旦此姓的人当了皇帝什么的,姓也翻身了,因为帝王的姓最为尊贵。古代这一类最尊贵的姓有;夏朝“姒”姓,商朝“子”姓,周朝“姬”姓,秦朝“嬴”姓,汉朝“刘”姓,唐朝“李”姓,宋朝“赵”姓,元朝皇“奇渥温”姓,明朝“朱”姓,清朝“爱新觉罗”,等等。因这些都是国姓,皇帝还会将其当作贵重礼物,赐封给异姓臣僚。如此赐姓也是中国姓氏的又一来源。如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被赐为“李”,故史书上称他为李勣。当然,赐封之姓并不一定都与皇帝同姓,也可不一样,甚至是丑化用字。山东有X(人+马),因祖先得罪了满清朝廷,雍正皇帝将其改姓为“骂”,世代沦为贱民,直到民国初年才恢复本姓。对于中国姓氏的来源,宋郑樵在《通志》中列出以国为氏、以郡国为氏、以邑为氏、以乡为氏、以官为氏、以技为氏等33种情况。图:“姓“考证中国的姓为什么变杂了?同姓血统不纯难以认宗寻根中国姓氏在秦汉以后才多了起来,虽有“姓”与“氏”合一,导致姓增多的原因,但更多与新姓的出现和外来姓加盟、少数民族姓汉化等“变异”现象有直接关系。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改姓事件,发生在北魏时期。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方王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发起了一场改姓“汉化”运动,鲜卑人的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拓跋宏带头将自己的姓改为“元”,故史书中称他名字为“元宏”。鲜卑人的姓氏比较复杂,多三字或四字姓,难记,而且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怀有统一中国雄心大志的孝文帝当时不惜“忘祖”,硬将鲜卑人的多字姓,改为单字或双字姓。除了拓跋宏改为“元”姓外,元宏将皇父魏献帝的七兄弟,分别改为“胡”、“周”、“长孙”、“奚”、“伊”、“丘”、“亥”等7姓,叔父一族改姓“叔孙”,远房亲属改姓“车”,这样加上元宏的“元”姓,这十大姓为北魏的一等贵姓。另外王公大臣也都改了姓: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后改姓“刘”……据《魏书·官氏志》和《通志·氏族略》,在这次姓氏“汉化”运动中,总计有144个鲜卑姓氏被改为汉姓。很显然,北魏的姓氏“汉化”运动,对促进民族融合和本民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丰富了中华姓氏,但其“负作用”同样十分明显:以往中原姓氏血缘关系相对清楚,也就是说“种纯”,但因为这么多外族人改与中原汉族人同姓,同姓的血缘关系就复杂了,用民间狭隘的观点说,“杂种”多了。这给过去的“同姓不婚”观念带来了冲击,因为很多同姓人根本无任何血缘关系,结婚也不会影响后代健康。此后,历代都有新增姓氏出现和发现。其中民间改姓以避难、避讳的需要为主要原因。最典型的改名传说,发生在《史记》作者司马迁后代的身上,在“李陵案”被处宫刑后,司马迁的两个儿司马临、司马观,分别用复姓中的一个字改出新姓,哥哥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至今冯、同二姓同祭一祖,就是这原因,而冯、同二姓之间不通婚,也是这原因。再如,明初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同宗,有的得以逃脱后,便改姓“施”,意思是“方人也”,不忘祖上姓“方”。在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姓氏数量增加提速,改他姓、取新姓的新闻不断。如有个南京小孩姓“点”,此就是一个新创的姓氏。据报道,在孩子出生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方都希望孙辈能继承自己的姓氏,为了让各方满意,不得罪任一方,最终选用“点”字作新姓:下面的四点表示四个祖辈,意思是四个姓都“占”的意思。原来的姓氏与血缘相连,而这个“点”姓已无任何关系了,类似现象在唐宋以后就很多了。所以,原始姓氏“别贵贱”、“别婚姻”的功能已荡然无存,只是一个人的符号而已,姓氏血统论已失效或说过时。以前通过姓氏就可以寻根认祖归宗,现在不行,这也许是中国姓氏发展的一个遗憾!说到最后,您如何知道自己的姓是贵姓,有贵族血统?回家问问爷爷吧,查查家谱!(“云码宗谱”致力于研究地方家谱文化、开发家谱软件,为各姓氏家谱续修、排版印刷提供全套服务)>>最容易读错的姓“单”姓,不读单号的单,应读shàn(善)。“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应读chóng(虫)。“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仇”姓,不读仇恨的仇,应读qiú(求)。“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rén(人)。“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jǐ(己)。“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xiè(谢)。“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piáo(瓢)。“芮”姓,不读内外的内,应读ruì(瑞)。“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zhā(扎)。“过”姓,不读经过的过,应读guō(锅)。“缪”姓,不读绸缪的缪,应读miào(妙)。“仉”姓,不读几个的几,应读zhǎng(掌)。“卞”姓,不读卡车的卡,应读biàn(变)。“万俟”复姓,应读mòqí(莫其)。“单于”复姓,应读chányú(蝉于)。“澹台”复姓,应读tántái(不读dàntái)。“拓拔”复姓,应读tuòbá(不读tàbá)。“尉迟”复姓,应读yùchí(不读wèichí)。>>中国人口最多“百家姓”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漕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云码宗谱”致力于研究地方家谱文化、开发家谱软件,为各姓氏家谱续修、排版印刷提供全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