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号
作者简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临汾市作协名誉副主席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作品散见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世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山西作家山西日报等百余家报刊百余篇作品获中国作家创作年会交流评比一等奖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文论坛暨散文精英奖评选一等奖首届全国情感主题散文大赛一等奖等全国各类赛事等级奖多次获得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出版作品专著10部获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全国金奖作家中国散文精英奖最高奖卓越成就奖中国散文华表奖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十大临汾人荣登中国散文排行榜作品和传略载入东方之子中华名人大典中国文学百年经典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散文大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2009我最喜爱的散文2010中国散文经典201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临汾市志侯马市志临西县志等多种选本
垣曲人家工作室
祝各位作家老师中秋快乐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垣曲人家秋季版
王友明作品
遥远的追思
垣曲人家
说出来不怕诸位笑话尽管隋朝大儒王通是我的先祖位列王氏通谱第48世可过去我对王通是特别的陌生直到丙戌年春节我接到陶山今馆陶县王氏家族理事会会长下达的考证族谱资料任务时王通祖的大名才进入我的视野
一
2006年初春我披着乍暖还寒的风带着一套太原王氏族谱驱车前往王通祖的出生地万荣县通化镇通化村探寻王通祖的足迹追思王通祖的生平通化村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原属河津市管辖1971年划归万荣县
走近通化村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牌坊横板及立柱上方是斗拱屋顶的结构顶脊上的二龙戏珠活龙活现牌坊正中通化镇三个黄色大字十分醒目牌坊两侧是两行吐翠的杨柳紫红色的牌坊点缀在村口处让我遥望一眼便觉得庄重雅致心旷神怡
进村一打听很容易就找到了运城市文联副主席王英的母亲老人家已经80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听说我是来寻根问祖的非常高兴立即把我让进屋里又是泡茶又是倒水盛情接待我喝了一口水轻声问大娘您家保存有家谱吗老人家伤感地说唉早先有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烧毁了真是可惜啊我又问您家有没有过年时候供奉的神子老人家笑着说神子有在二楼堂屋挂着呢我这就去拿我拉住老人家的胳膊说大娘您不用去拿了咱们一块上去看看就行了老人家爽快地说也行咱们走吧
楼梯建在院子的东围墙边上是用青砖砌就的外沿边有蓝色铁管护栏我要搀扶老人家老人家不让搀扶说自己的腿脚还利落我们踏着台阶走进二楼堂屋老人家指着北面墙壁上悬挂的一个长长的布卷说那就是神子你取下来看看吧我踩着木椅将神子取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用白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卷神子上面清晰地用黑色毛笔书写着王虬王彦王杰王隆王度王通王凝王绩王静王福郊王福祚王福畤王佃王俊王勉王勔王勮王勃王助王劭王劼王劝等一连串先祖的名字与我们族谱上记载的先祖名字毫无二致
不用多问一看便知通化王氏与我们陶山王氏是同宗同族血脉相连我不由得大喜过望我紧紧地握着老人家粗糙的手兴奋地说大娘咱们真的是一家人啊老人家听了笑得合不拢嘴随即老人家又笑咪咪地问我村里还有一座王通庙你去不去看我毫不犹豫地说看一定要看的我让老人家找个年轻人带过去就行了可她不顾年迈非要亲自带着我去观瞻
行走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来到坐落于村东的王通庙这里亦称文中子祠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左侧有万荣县人民政府所立王通庙标志碑听看庙的老者说过去庙前台阶下右前方丈余远有高七八尺的土丘名叫星星山丘前朝东有一座石碑楼碑中间阴镌着隶书王文中子故里六个大字可惜这些文物古迹在文革期间多被破坏只剩下王通庙屹立于这个高台之上了
王通庙占地千余平方米围墙高耸红砖青瓦大门庭堂三间正殿三间步入大门院落两边种植着塔柏冬青和花木蓊郁葳蕤气势不凡辉映得院落既庄严肃穆又生机勃发目视苍萃挺拔的塔柏我仿佛看到了在历史长河中的艰难曲折面前挺拔起脊梁的王通王绩王勃祖的坚贞不屈的身影在正殿前沿廊下的白色墙壁上有书法家抄录的王勃杰作滕王阁序笔力遒劲挥洒飘逸
怀着对先祖的敬畏仰慕崇拜追思之情我迈进正殿映入眼帘的是三王塑像均为坐姿王通祖居中右侧是王绩祖左侧是王勃祖身着颜色各异的宽袖锦服腰扎玉带头戴金冠双手扶膝面容慈祥双目烔烔有神地凝视着远方唯有王通祖锦服外披着一件大红色的斗篷更显得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王通祖背后书有中说两个黑体大字中说是王通祖和门人的问答笔记体仿论语敷衍成书由家人定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10篇行世王通祖弟王绩祖背后书有斗酒学士四个黑体小字王绩祖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但他性情旷达嗜酒如命自称五斗先生新唐书王绩传载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只要有人邀他喝酒无论贫富贵贱一律奉陪到底时人称其为斗酒学士王通祖孙王勃祖身后是一张滕王阁图片左下角书有滕王阁序四个黑体小字那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王勃祖在洪都今南昌滕王阁挥笔书写的千古传诵的名篇
殿内的左右立柱挂木上镌刻有金字对联一副教衍河汾门罗将相道存子集名著隋唐这副对联颇为引人注目面对三王塑像我双膝跪地十分虔诚地磕了三个头以示景仰追思之意
祭拜完王通王绩王勃祖走出庙门天色已晚我未能再到其他地方考证便与老人家告别老人家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有点感伤地说咱们通化村王姓一支人丁不旺男孩少女孩多你以后可要常来啊我笑着说大娘您老放心吧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常来看您的您要保重身体
握别的瞬间我发现老人家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顿时一种亲人别离的感伤之情袭上心头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二
时隔不久我到襄汾县广播电视中心考评广播电视工作顺便探望了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国际晋商研究会理事襄汾县离休干部曾被省文史研究馆授予晋国史专家称号的邱文选先生
老人虽然年已86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随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交流杂志递给我说友明请你看一看我写的文洞墨香与王通家世辨一文也许对你研究太原王氏的历史变迁有所帮助我即刻打开杂志阅读起来当读到其四代祖王虬在南齐代宋后投北魏孝文帝任并州太原刺史时家于河汾即今襄汾西贾乡万王庄隋开皇四年584年文中子始生于故里即王通这段文字时我惊讶得像头顶炸了个响雷
过了片刻我又不禁窃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王通祖就出生在襄汾县的万王村原先固守的王通祖故里在通化的信念似乎有些动摇了
初夏一日为了对王通祖故里进一步加以求证我利用双休日时间和侄子王立贤一起驱车襄汾按图索骥
由于邱文选先生的文中所说地点有误我们大费周折于下午五时许才找到位于南贾镇最边缘的万王村当我向村党支部书记尚新胜说明来意后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他递烟又让座十分热情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气说王通确实是我们万王人过去这个村子姓王的特别多才起名叫万王现在村子里有700多口人姓王的仍然很多万王过去分为十家王每逢年关或红白喜事十家王都互相来往王通庙和坟墓原来就在村东南方向可惜早就毁掉了
为了说得更清楚些尚书记打电话把71岁的王中杰老人叫了过来王中杰沉默片刻后回忆说从小我就听爷爷说这里就是文中子的家记事起村东南方向就有三间文爷庙即王通庙庙里还有文爷的泥塑像西面几十米的地方就是王通的坟墓小时候我经常到那里去玩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盗墓但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古物
问起文爷庙和坟墓毁坏的年代王中杰老人沉思良久才有些伤感和气愤地说那是可恶的日本鬼子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给破坏的从那以后那里就变成了地种上了庄稼遗迹慢慢也就没有了
伤感痛恨之余我翻开了邱文选先生的文章隋仁寿三年603年王通已到二十岁弱冠之年满怀济苍生之志西游长安隋文帝杨坚慕名召见王通王通当殿向杨坚奏陈治世安邦太平十二策论述尊王道推霸略治国安民的政见谈古论今运筹天下大事几如指掌之间杨坚大喜称赞天以生赐朕矣即将十二策付于公卿大臣议论然诸臣嫉妒而不悦王通恐遭诸臣嫉恨遂赋东征之歌于殿柱歌有怀古人之心兮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矣志乖愿违遂逃归故里隐居万王庄村南太和洞授业传徒从事教书育人之业杨坚见东征之歌后惊讶而言曰此圣人也曾谕旨四次征召王通皆假称龙门人避躲不应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又慕王通之才再次宣召王通又托病不应因恐隋室加害受诛便游学于集贤今稷山通化今万荣设帐授课并教诲受业弟子说我周人也家于祁魏周之际始家于河汾故有坟垅于兹四代矣大业十年614年杨广再以蜀郡司户之官职十一年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之职征召王通皆辞却不受十三年杨广被杀于江都时王通病重召弟子薛收嘱曰吾不起矣病七日而终时年三十三岁门人弟子数百人聚会商议以其有千载而下有绍宣民之业者吾不得而让也之大志大识因世乱而不得用的宏图学说取易经黄裳元吉文在其中之意义私谥曰文中子并系麻设位以礼归葬于故里太平万王庄郊文中子虽因设教于集贤通化其授业处有所变但其故里依旧在太平县万王庄始终未变事属昭然矣又考太平县志舆地志万王村文中子祠墓在焉祠在村东主体建筑有大殿3间中有文中子塑像墓在祠西惜祠墓于抗战胜利前夕毁于日寇之手然遗址犹存历历可见
喝了一口水我从包里掏出光绪版的太平县志认真查阅起来第四集确有许多关于王通祖的记载
明邑令耿儒在修文中子祠记中云及受职任河津乃有文中子设教遗址其地有号为通化者集贤者皆当时授教之地也及复任太平又为文中子故里
儒学训导阎士骧在重刊文中子中说序中云太平龙门书院文中子讲学地也邑东南万王村即古万春乡其地有先生坟墓
明薛瑄有过文中子祠诗一首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颓波游东极寒雪满西津旨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明邑令李浒亦有谒文中子祠诗曰清晓函香出太平远来祠下拜先生碑文剥落封苔藓虚墓荒凉剩月明千古云山凝眺望一时人物赖陶成可怜不见贤孙子流得汾河一派清
卷十四杂记志中有载文中子土龛在县东南汾水之西龙门沟北昔文中子读书于此其洞深广二丈余号文中子洞白牛溪在县东三十五里万王村唐史称王文中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今其地有文中墓墓旁有龙门沟沟中虽溪流已绝而流水古迹蜿蜒可寻则所谓设教地也忆昔之名白牛溪者即此
陵墓中有载隋文中子墓在县东三十里万王村北
品读着太平县志中的那些诗句和资料得知王通祖祠早已是碑文剥落坟墓荒凉苔藓遍布心中不禁生发出一缕悲伤凄凉之感
邱文选先生的文章和太平县志中的文字记载均与王中杰老人的述说相吻合便勾起了我们前往遗址一探究竟的欲望看到我们如此虔诚王中杰老人便亲自带路把我们引到了王通祖庙和墓的遗址
站在遗址旁的一个土堆上我引颈张望不远处就是弯弯的汾河许是汾河水不大的原因看不到涟漪看不到波涛却明明亮亮平平静静从万王村的脚下缓缓地流向远方
面对着缓缓流淌的汾河水思考着悠悠逝去的沧桑岁月我真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在王通祖庙和墓遗址我们老王家照了几张合影是想把先祖的遗址永远留存在记忆的底片
车行万王村口时我们又恋恋不舍地背靠村庄留了一个影那一刻我的心中莫名地滋生了一种故土难离的感觉
自此在我的潜意识里感觉襄汾县南贾镇万王村应该就是王通祖的故里于是我写出王通故里在襄汾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1月15日山西日报黄河文化周刊
这一下可是捅了马蜂窝再次把沉积多年的隋末大儒王通祖故里之争拉上了水面在三晋大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山西发展导报专门派出两名记者深入采访写出王通故里论争勘正还是勘误万荣VS襄汾王通故里之争两篇文章发表在2008年4月14日15日发展导报文化周刊万荣县三王研究会专门组织有关人员撰写出王通故里在通化的文章发表在2009年3月23日山西日报黄河文化周刊反驳我的王通故里襄汾说
看了文章我暗自高兴因为真理愈辩愈明说实话我撰写王通故里在襄汾的文章时心里也不是拿得很准曾存有一丝疑虑之所以要在山西日报发表出来目的就是想引起一番争论帮我进一步澄清事实
打那以后我就更加注意搜集有关王通祖故里和生平事迹的文章和资
料
王通祖故里究竟是在通化还是在襄汾因时过境迁考证确有难处但是经过多方反复考证我认为襄汾县南贾镇万王村肯定与王通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即便不是王通祖的出生地也或是王通祖的暂住地或是王通祖的教授地或是王通祖后裔避难时的迁居地否则一个偏僻的乡村怎么会有王通祖祠王通祖墓及与王通祖有关的景点太平县志又怎么会重重地记载一笔
至此我突然想起了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龙门王氏遭到的灭顶之灾那是因为受到綦连耀谋反案的牵涉王通祖孙王勔王勮王助均被诛杀其他子孙为防灭族之祸纷纷四散逃命偶有避难于太平县万王村者繁衍生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悄然逃到太平县万王村的王通祖后裔怀乡念祖之心未泯遂在此建祠修墓以纪念先祖王通祖皆有可能
故而可以说太平县万王村今襄汾县南贾镇虽不是王通祖故里也许是王通祖后裔的避难之地
临汾古为平阳府当年管辖范围是蒲解绛霍吉隰6州28县为全省最大之府原河津县今万荣县通化镇通化村便归属平阳府管辖从这个意义说王通祖后裔不论迁居于何地根在平阳是确凿不移的
三
2011年刚刚过完春节我便装满一腔追思之幽情和侄子王立贤再次去了一趟通化村
那天清晨大地飘浮着一层水雾沿途的城市和村庄被烟霭弥蒙着好像沉浸在水里能见度不到50米就这样我们披着浓重的雾气小心翼翼地驱车170余公里走进了老家通化村
这次去通化村目的就是想再好好地探寻和追思一下真实的历史留下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我从河南洛阳族人王彦魁那里得知了通化村族人王中的电话号码便提前打电话给他说明了前去的意图并告知了几个人
因而我们一到他家王中先生就把热气腾腾的蒸饺端上桌来让我们吃他笑着说听说你们要来我们可高兴了天还不亮我和老伴就起来包饺子我受宠若惊地说王老师真的是打扰您了进门就吃饭多不好意思啊王中和老们嘿嘿一笑说咱们可是一家人千万不要客气啊蒸饺特别大味道很鲜美我吃了两个就有点撑了感受着王中和老伴的纯朴盛情我十分感动
吃完饭我们围坐在一张圆桌上研究了一番家谱资料王中是王通后裔大学毕业机械工程师曾在工厂工作任副厂长职务退休后收集整理了中说王文中子中说初译东皋子集王子安集元经薛氏传河汾通化王氏家谱初稿等珍贵资料我把那些资料拷贝到U盘又把我新近撰写的太原王氏源流探析书稿拷贝到王中先生的电脑上便跟随王中先生去瞻仰王通祖庙
在庙门口和正殿内我们老王家照了几张合影面对三王塑像我们自然又是一番虔诚地叩拜
在三王塑像前王中先生向我讲述了王通祖的生平事迹王通祖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
据说父亲王隆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为其卜卦得坤之师祖父王杰安康献公认为他未来必能通天下之志于是取名王通其家世精儒学自南朝宋北魏至隋共经六朝皆曾出任国子学博士祖上本居于祁邑今山西省祁县城赵乡修善村因遭愍怀之难举家于北魏孝文帝时适居河汾六世祖王玄则精通儒学曾任宋太仆与国子博士学问高深声名极著为江左子弟尊为王先生父亲以学术见长曾任铜川县令为国学博士
从小就受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薰陶的王通祖年纪轻轻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建功立业意识他秉承家学精习五经复得名师指授曾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颖异勤勉名动一方有不少人相从问学
传说王通祖15岁时便开始从事教学活动18岁时参加本州科举以射策中秀才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刻苦读书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学问大有长进
王通祖处于儒佛道三教争衡碰撞的思想动荡时期传统儒学教育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而且儒家思想本身也出现陈旧和僵化的现象
为了振兴和发展儒学王通祖认为一味地排斥佛道并非良策而应探索一条融汇三教的合理途径为此他明确提出了三教可一的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佛道思想及方法之长为儒学的改造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养料
在哲学上他提出以气形识分别作为天地人的特点含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在自然观上他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说及后来的谶纬神学进行了抨击在一定程度上使汉代以来神学化的儒学向理学天理论转变成为前理学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历史观上他以道的主宰取代了天的主宰成为理学天理史观的前奏在伦理学上他较早提出穷理尽性和主静的修养方法对唐代儒学特别是宋替代学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开了理学某些重要概念范畴治学方法以及修养方法之先河
王通祖十分注重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造与发展他一生著述颇丰在隐居教授之余续孔氏六经近百余类王绩游北山赋自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学辅助读物所论虽然在大的框架上未出孔子思想的范围但在思想内容上确有不少新的见解特别是注意了历史变迁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变化读后可以开阔思路从多角度深入地钻研问题
首先在教法上的改进王通祖认为教学和研究必须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可以不断充实和改善教材的内容否则不纵观历史和现实的全面只限于一孔之见一家之言不变通而只钻牛角尖就会在治学和教人时处处碰壁
为了适应他自己提出的三教可一思想在教学中他注意吸收佛道等其他教派和学派的思想以佛道的某些可借鉴的内容来丰富和充实儒学调节思想界长期以儒学为一统的单调乏味的情况
其次在教学中王通祖注重因材施教与兼收并蓄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他的讲说和论证就会有所变化因人而异地加以解释效果是很好的
他坚持把求学的重点放在在野的学者隐士以及佛道高人之中从他们的各家之言里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充实自己的教学通过这种兼收并蓄就可以适应各种各样学生和朋友所提问题的挑战在论道教学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王通祖提出了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在一生为振兴儒学奋斗的同时他非常重视道德伦理方面的建设尤其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的原则和方法
在他看来人的道心即是人类性善的本源由此善性便可派生仁义理智信五常在道德修养方面王通极力提倡穷理尽性的理论把知命穷理尽性看作一个完整的修养过程
此外王通祖还提出了与穷理尽性相一致的其他修身要求即主张正心诚静诫敬慎闻过思过寡言无辨无争等
王通祖有关道德修养的主张是其为实现王道而进行的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不少概念和提法是有创造性的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并为后世学者广泛地借鉴和一般佛道之人不同王通祖并非不识人间烟火之徒而是比较实际的学者他所提出的理论既有时代特点又可避免偏差
王通祖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后来成为理学思想的观点范畴和命题为隋唐儒学从传统的汉魏南北朝经学和玄学中脱胎出来成为探讨新问题运用新方法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儒学打下了多方面的基础
王通祖思想的产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不仅顺应了国家统一民心思治的历史趋势而且在思想上接受了孔孟以来的儒家传统和佛道的某些主张
听完王中先生的讲述我心潮起伏一股崇敬之情蓦地涌上心头我以仰望的姿态面对三王塑像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走出王通祖庙我们驱车直奔村北的王通祖墓通往墓地的路全部是田间土路路面窄而坑洼不平小车驶过后面便卷起一股烟尘
冬日的田野是静寂的小路两边没有成行的树木偶有一两棵也是枝头光秃秃的只有几片枯黄的叶子随着寒风翻飞显得极其沧桑悲壮唯有那不规则的一小块一小块绿茵茵的麦苗像是给田野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为肃杀单调的冬日平添了一抹亮色和生机
车行25公里我们便来到了紧靠小路边的王通祖墓地只见旷野上仅有一座用青砖砌起的两米多高的墓碑楼碑楼内镶有石碑一通正面书写着隋儒王文中子墓七个白色大字背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碑楼后是一个又窄又长的大土堆厚厚的枯草覆盖在上面一派苍凉萧疏我的心不由得一紧隐隐地疼痛起来转念一想自从王通祖故去至今已经历了1394年的风雨侵蚀坟墓依然能够保存的这样完好也算是一种幸运了这样一想心便释然了再一想一代大儒留给我们家族的是引以为荣的骄傲和自豪更感到由衷的欣慰了
沿着时光的隧道我的记忆又进入到一千多年前的隋末时期王通祖隐居河汾的十余年间尽管朝廷曾经四次征召他均不应不是他无意于天下而实在是未遇其时这一点王通祖异常清醒他说治乱运也有乘之者有革之者穷达时也有行之者有遇之者吉凶命也有作之者有偶之者一来一往各以数至岂徒云哉就在他三十三岁那年隋炀帝江都遇难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意识到澄清天下的机会来了可是他却卧病在床不得不含泪道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甲子王通祖卧病身亡
同一天李渊于太原兴兵起义
王通祖的确是隋朝大儒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与宋明理学之间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其孙王勃祖在倬彼我系中说伊我祖德思济九埏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说在隋朝诸儒唯王通能明王道
宋代理学中道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程颐盛赞王通说隐德君子也当时有些言语后来被人傅会不可谓全书若论其粹处殆非荀卿杨雄所及也
时人邵博亦记载程伊川亦曰文中子格言前无荀卿杨雄也将王通的地位摆在荀卿和杨雄之上直承孔孟充分肯定了他对儒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称赞说王通极开爽王通见识高明另一位代表人物陆九渊说得更加直截了当孟子之后以儒称于当世者荀卿扬雄王通韩愈四子最著
明代著名心学大家王阳明对王通也极为赞赏认为王通是远远超过韩愈等人的贤儒据传习录记载徐爰问文中子韩退之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他认为续六经未可尽非若不是王通早逝定可圣人复起对儒学作出更大贡献明确了王通的重要历史地位
王通祖在世时被人称作王孔子王圣人他读书教书的地方临近河汾后人便称此为教授河汾也称王通祖的学问思想为河汾之学由此可见王通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同寻常现在在台北孔庙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中至今均供奉有先儒王通祖的牌位如此才华横溢的王通祖却英年早逝不能不令我深深地惋惜和痛心
王中先生告诉我说当地人都管王通祖墓叫圣人坟每年春节清明节等大的节日王家人都会来这里拜祭我由衷地说应该拜祭因为王通祖是咱们王家人的骄傲
说完我们扑通一下跪倒在了王通祖的墓碑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站在王通祖墓地我纵目远眺巍巍吕梁山像一条长龙时隐时现七拐八弯的汾河水静静地流过滚滚黄河水就像一条黄色丝带缠绕着这片沃土我不禁感慨这里真是一片先贤圣哲辈出的风水宝地啊
离开王通祖墓地我们便驱车前往坐落在通化村偏东部的三王亭
三王亭也叫享亭据说这里是王通王绩王勃祖经常读书的地方有重修通化享亭碑记为证
享亭是木质结构的四角亭四角上翘亭脊上雕刻有花木鸟兽栩栩如生蕴含着深远流长的隋唐文化意味
目视着结构精巧的享亭蓦然间王通王绩王勃的朗朗读书声穿越千年时空传进我的耳鼓
久久地徘徊于享亭边追思着王通王绩王勃祖的丰功伟绩我的胸中泛起一种流连忘返的情愫
在恋恋不舍中我握别了王中先生心底深处却又涌出一缕凄酸的感觉
出了通化村穿过公路西行不远我们来到了王通学校
学校坐北朝南是一所公办的中学因处于放暇时期校园内异常安静可我的心情却不平静面对教学楼前王通祖的半身塑像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信步校园我发现右侧有王绩祖的半身塑像左侧有王勃祖的半身塑像我均深深地三鞠躬表示景仰和敬意
来到学校南侧我看到墙壁上悬挂有王通祖故事牌简要记载着王通祖的生平事迹我们一点一点地观看一点一点地记录一处一处地拍照我由衷敬佩万荣县当家人的聪明之举能够充分利用三王的文化效应进一步把教育工作做大做强
最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万荣县文化广场这里依然有王通王勃祖的半身塑像我不禁感叹万荣县委县政府真是把三王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啊
在这次探寻王通祖的点滴痕迹追思王通祖丰功伟绩的过程中我思想上产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王通祖故里在通化不在襄汾
四
从万荣县返回家后我立即取出河津市志万荣县志翻阅起来
光绪版河津县志载文中子故里在县南通化村文中子墓在通化村东北
新版河津市志在概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述河津文化发达名人辈出隋代大儒王通幼而好学博通经史弱冠之年怀抱救国之志曾漫游长安向隋文帝敬献太平十二策陈述他的治国方略后因未果返回故里潜心教育受诲者达千余人魏徵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一代名士皆出其门下其弟王绩王度皆有文名其孙王勃更是少年成才能诗善文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在卷三十七人物第一章人物传中有王通王绩王勃的生平和功名介绍
万荣县志第二十八卷文化中有王通王绩王勃的著述记载第三十六卷第一章人物传中有王通王绩王勃小传皆称其故里在通化村
在网上我又查看了原河津市政协委员万荣县三王王通王绩王勃研究协会主席苏振宏先生已故对王通祖故里的看法
他说我们肯定说原太平县万王村虽不是王通故里却是王通近族逃难徙止定点里居
苏振宏还这样解释说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记载公元697年正月有人密告冀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武则天命武懿宗去查办武懿宗过去曾答应刘思礼只要他广引朝士就免其死罪凡平时得罪过武懿宗的人武懿宗都让刘思礼检举揭发结果刘思礼检举宰相李元素孙元亨及王勃兄泾州刺史勔弟监察御史助等凡36家皆海内名士都被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皆族诛之亲旧连坐流窜者千馀人王勔王勮王助皆王通次子王福畤之子均括于族灭的三十六家内一旦案发很难幸免但不见得通被逮捕受刑事发闻风趋避者有而万王村位当曲沃新绛太平三县交界处早年建村于崖下易于匿迹敛声王通后裔怀乡之念未泯为图精神慰藉遂将该村村东一土沟壑名之为龙门沟其余文中子读书洞培墓建祠无论时间早晚归根结底是眷恋乡情崇仰圣祖当紧张空气缓解后则王氏原初近逃者即可探风还乡通化村迄今仍有王通后裔者根因正在于此
我又前往襄汾县索要了一本2011年4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襄汾县志查阅了有关王通祖的资料
第三十五编丁陶文化第四章著述第一节古代著作中有王通王绩王勃祖的著作记载称其为唐太平万王人
第四十一编人物第一章人物传中为王通祖立了传称其出生于太平县今襄汾万王村王族世家
可我查阅旧版襄汾县志时对王通王绩王勃祖的情况却没有一个字的记载显然王通王绩王勃祖的资料是新版襄汾县志加上去的不足为信
至此我依然觉得心里不踏实便又找来了清康熙版孔尚任总纂的平阳府志详细翻阅
卷十祠祀河津县条中有文中子祠在县南三十里通化村明嘉靖十七年建三贤祠在县治西南祀卜子夏司马迁文中子的记载
卷二十宦绩中有王隆龙门人文中子父开皇时为昌乐猗氏铜川三邑令有善政祀名宦的记载
卷三十一古迹河津县条中有文中子故里县西南三十里通化村所谓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具饘粥即此地也又太平县亦同名的记载一个又字让我看出了端倪
另外我还查阅了清光绪山西通志卷167裥庙河津县条有文中子祠在县南三十里通化村的记载辞海之中亦有王通绛州龙门人的记载
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于不久前又第三次去了通化村一番详尽考证和追思之后我更加坚信王通祖故里在通化
这个问题弄清了我觉得能够坦然面对先祖坦然面对族人了心里一下子畅快了可想到对现存王通祖遗迹的保护和对王通祖遗志的继承以及对王通祖思想体系的弘扬与拓展问题我的心情又不由得沉重起来
文字王友明
编辑姚普俊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