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成都市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份距今77年的档案1943年慈惠堂章程它的背后有着这样一段往事1924年年逾半百的前清翰林尹昌龄接手了始创于清雍正年间已有百余岁的成都慈惠堂开启了慈惠堂的救助之路尹昌龄心系国家心怀大义投身于慈善事业中慈惠堂在他的带领下扶贫济困扶老携幼收养的老弱病残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三千人为当时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01
培根给予瞽童的温暖
根据档案记载慈惠堂作为民国时期规模最大最为有名的慈善团体以办理社会慈善事业为宗旨以济贫养老慈幼恤嫠拯溺等救助事项为主要业务下设普济堂养老院培根火柴厂瞽童教养所等16个事业机构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正是培根火柴厂培根火柴厂原身为惠昌火柴厂因经营不善也拨归慈惠堂收管后更名为培根火柴厂取培根固本之意其生产的无毒火柴迅速占领市场对当时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起到积极作用
民国时期成都慈惠堂章程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民国时期成都慈惠堂培根火柴厂简章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在上图这份培根火柴厂章程中对培根火柴厂的办厂地址人员设置产品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说明档案中提到的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培根路正位于四川大学西边小校门而作为慈惠堂最大生产机构培根火柴厂的商标正是一个小孩端着碗吃饭寓意为育婴所以培根火柴厂的商标又被叫做娃娃牌
培根火柴厂娃娃牌商标
1925年正是旧中国民生混乱不堪的时期当时有很多被迫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难童他们中的有一些是被父母遗弃的还有一些是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的瞽童当时在慈惠堂附近有很多盲人儿童从事算命尹先生收养了这些瞽童学习吹拉弹唱技艺在这份成都慈惠堂瞽童教养所简章中明确了以收养贫苦瞽童为宗旨收养范围是十岁以上的瞽童主要教导他们学习扬琴清唱技艺而所需的各种乐器与材料均由慈惠堂提供
民国时期成都慈惠堂瞽童教养所简章一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民国时期成都慈惠堂瞽童教养所简章二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当时成都中人之家或有喜事都爱请慈惠堂的扬琴班去助兴让人感慨的是在第五条中明确各瞽童售艺所获得款项除前条规定外即为各该瞽童私有这些艺人在学习期间所挣的钱扣除生活费之外全部分文不动地存在慈惠堂账上待学成毕业后全部返还以便他们到社会上谋求生路如今曾经盛极一时的扬琴堂派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尹昌龄创办实业为求助者谋求生路教盲童习扬琴施以一技之长和做人尊严他对授人以渔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尹昌龄晚年照
02
战火中支援前线的慈惠堂
在抗战时期成都慈惠堂也为支援抗战做出贡献比如其下设的普济堂为了优待出征军人家属在原来八百八十名的名额基础之上又增加男女共一百名专收容出征军属之年老而无依靠者其条件较收一般孤老为宽
1944年成都慈惠堂所属普济堂出征军人家属调查表一
在1944年的成都慈惠堂所属普济堂出征军人家属调查表一文中一位叫古洪顺的老人他的儿子古大昌已于五年前在壮丁出川中出征湖北幸而有普济堂代为照顾这份出征调查表中大多数是送子出征湖北在这份档案中还特别注明一栏没有证件确系抗属应请宽待者其中一位叫万正顺的老人长子出征云南八年次子出征湖北八年虽然没有证件证明普济堂仍然接纳了他由此可见普济堂的人性化管理
1944年成都慈惠堂所属普济堂出征军人家属调查表二
03
培根火光照亮蓉城
尹昌龄病逝后民主革命家张澜继任成都慈惠堂的理事长在尹张二人主持慈惠堂期间慈惠堂支持人民革命为中共地下党和民主人士在成都的活动提供掩护场所成都十二桥烈士共产党员王干青就曾担任培根火柴厂主任他以经营火柴厂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还开办工人夜校向工人普及革命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革命觉悟在1949年10月19日王干青被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抓捕于成都英勇就义于成都十二桥
1943年王干青关于修订培根火柴厂工作章程致理事长的呈文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在成都市档案馆内珍藏着包含1943年慈惠堂章程在内的慈惠堂档案它们见证了慈惠堂延绵百年的荣光展示了成都慈善事业的历史样态诠释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
兰台寄语
丰富翔实的档案不仅是简单的记录和故事的存续更是精神的传承珍藏档案我们镌刻光阴致敬过往阅读档案我们细数 流季 唤醒记忆传播档案我们延续文脉更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