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毕业的学生都有文化而且能培养出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地方察举上来的人理论上或是好人或是好官而且各地平均推荐保证官员出身的五湖四海避免了官出一方或官出一门可是察举制用着用着就变了味儿以致到了唐代被彻底废弃
一
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经赵本山的极力开发已经突破东北区域有了全国的影响力
但现在的二人转跟传统的二人转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的二人转说唱并重而且很突出唱功而现在的二人转则更注重逗哏趋近于相声和小品至于唱腔则越来越后退到从属的地位
重逗哏与重唱腔只是演员们根据当代大众的喜好而做的适应性调整无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而对于白了头发的老杜来说则比较怀念过去的曲目结构完整说唱并重的二人转
传统二人传中老杜最喜欢的几个有回杯记又名王二姐思夫有马前泼水有罗成算卦等
今天我们要说一说马前泼水的主人公朱买臣也是因为朱买臣勾起了我关于这出经典二人转的回忆
二
二人转马前泼水讲的是西汉穷读书人朱买臣与妻子崔氏的故事
朱买臣靠卖柴度日妻子崔氏嫌他穷要跟他离婚
朱买臣说将来我会富起来的你可别后悔
崔氏说你做梦吧我才不后悔呢
后来朱买臣果然当了大官衣锦还乡遇到前妻崔氏崔氏请求复合朱买臣在马前泼水让崔氏收起收起则复合
这就是二人转马前泼水的故事大概
然而记载朱买臣故事的史书汉书上朱买臣与崔氏的故事却与此有很大的出入
朱买臣家穷妻子主动跟他离婚这是二人转与汉书相同的地方后来的情节就有了出入
朱买臣当大官前曾经惨到如同乞丐在墓地遇到崔氏与现任丈夫崔氏可怜他给他吃的朱买臣富贵后衣锦还乡遇到崔氏夫妻在修路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官衙吃住一个月后崔氏自杀朱买臣又出钱给崔氏丈夫让他安葬崔氏
没有求复合没有马前泼水
这是汉书上记载的朱买臣与崔氏的故事
三
尽管二人转与史书有多处不合但是崔氏主动要求离婚却是一致的
还有崔氏离婚的原因是因为朱买臣穷得没有希望也是一致的
在汉书中同样记载了朱买臣与崔氏的对话
朱买臣说我五十岁时会大富大贵现在都四十多岁了你再等几年等我富贵了回报你
崔氏说像你这样的早晚得饿死在沟里上哪里去找富贵
到这里我们发现了朱买臣与崔氏的矛盾也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朱买臣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富贵而崔氏却不相信
那么朱买臣的富贵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四
二人传与汉书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先说二人传
二人传提供了两个理由一个是朱买臣砍柴时在山里发现了个宝贝温凉玉盏他要把这个宝贝献给皇帝换个官当再一个是朱买臣考上了状元
献宝这个事儿没有后文朱买臣到底献没献没有交待只是说朱买臣进京赶考中了状元
就是说在二人传中朱买臣之所以后来能够富贵是因为考中了状元
这个就不靠谱了
为什么
因为汉朝没有状元状元一词出现在唐代
朱买臣生活在汉武帝时代那个时代当官是不用考试的
那么朱买臣到底是怎么当的官呢
五
上期我们讲了孟尝君养士的故事
周朝的宗法制与贵族世袭制到春秋战国已经无法持续世袭官N代们无法应对社会变革的巨大矛盾所以诸侯与贵族们不得不俯下身子求助于底层民众希望他们中的能人能够帮助自己或保家卫国或成就霸业
但是怎么知道哪个人有本事呢
这个大家没有找到好方法诸侯们都像那英一样希望能够借一双慧眼把人才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可是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不到问题出现你不知道哪个人的本事能够用得上
所以才出现了以战国四公子为代表的养士之风凡是投奔的都养着等问题来了再招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储备的人才多解决问题的机率也大缺点是成本太大财力不够的支撑不起
比如平原君门客毛遂前三年白吃白喝白住啥贡献都没有比如孟尝君门客冯讙住一年多啥不干还得食有鱼出有车这样的成本有几个大款能够扛得起呢
孟尝君就被三千门客吃得入不敷出才让冯讙去收债
四公子如此养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处于大变动的时代矛盾层出不穷不想被时代洪流吞没就得想办法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六
但是天下不是永远处于动乱中春秋战国后进入秦的短期统一不久又乱到西汉开始了长期和平统一的时代
和平时期社会矛盾没有那么激烈复杂也没有那么难以预测和把握也就不需要养一堆人白吃白喝
但是政府需要官员来治理怎么选拔官员呢
汉朝从高祖刘邦历文帝景帝到武帝也就是朱买臣的时代官员是怎么选拔的呢
具体到朱买臣他到底是怎么当的官呢
前面我们已经否定了二人传朱买臣考中状元的说法让我们再看看汉书的说法
汉书说离婚几年后朱买臣随官吏当力工送东西到京城长安在长安遇上在朝庭当官的同乡严助严助把他推荐给汉武帝饱读了大半辈子诗书的朱买臣冲皇帝一顿白话龙颜大悦立马封官
噢明白了朱买臣这是遇到贵人了
有贵人提拔才能够直达天听有机会冲着皇帝白话于是富贵来了
这个理由靠谱吗
七
这个要从汉朝选拔干部的制度上找答案
朝庭需要大量的官员来管理地方但是西周的世袭制贵族已经被秦始皇消灭与春秋战国的养士法已经不适应管理庞大帝国的要求那么大量的官员从哪里来呢
汉朝的方法主要是两种朝庭培养和地方推荐
先说朝庭培养
汉朝有了官办学堂太学
汉初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及多年战乱先秦典籍大量损毁为了抢救传播文化知识汉武帝在京城开设官办学堂太学向学生们讲授先秦典籍凡是太学毕业的出来叫补郎和补吏也就是基层公务员这是选拔干部的一条路
很明显朱买臣不是从这条路上来的
八
第二条路是汉朝实行察举制规定官员都有推荐人才的责任尤其是地方官员要向中央推荐地方的贤良贤才与良吏也就是好人与好官供中央任用这个察举贤良的制度恰恰是到汉武帝时成为定制就是地方每年都要向中央推荐一次贤才良吏
汉朝前期官员们就是通过这两种途来选择的
很明显朱买臣就是循着这第二条路到达了汉武帝的面前严助就是以察举贤良的理由把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
结果一夜之间朱买臣从一个穷得活不起的读书人变身为朝庭官员后来更升官为会稽太守于是衣锦还乡才有了路遇崔氏及以后的故事
太学毕业的学生都有文化而且也能培养出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地方察举上来的人理论上或是好人或是好官而且各地平均推荐保证官员出身的五湖四海避免了官出一方或官出一门
可是察举制用着用着就变了味儿以致到了唐代被彻底废弃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状元一词出现在唐代到了唐代以官员推荐为实现形式的察举制为什么被以考试为实现形式的科举制取代了呢
察举制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迅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呢
我们下期接着聊
九
关于朱买臣与崔氏的故事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争论我们在这里说一下
与二人传两人之间的薄情不同汉书中崔氏曾经在墓地遇到朱买臣时给他饭吃朱买臣富贵后又把崔氏与丈夫接到官衙吃住老杜以为这是朱买臣的不忘旧恩注意是旧恩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恩不是旧情毕竟崔氏曾陪他度过多年的艰苦岁月
可是当我与朋友谈朱买臣时无意提起这一点朋友却认为这恰恰是朱买臣的刻毒
朋友说如果朱买臣真的还念旧恩他完全可以给崔氏卡里打笔钱或者给她家批块地这样既能报恩又不伤崔氏的面子可是把崔氏夫妻接到家里白吃白住就等于日日夜夜在提醒崔氏当初瞎了眼
这官衙养前妻的做法与马前泼水一样恶毒
除了去死崔氏已经无路可走
这样的心机实在太可怕了
真的是这样吗
朋友分析得有道理吗
你说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