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梦南、杨淑亭、邹彬,网上网下,这三名湖南90后青年火了。江梦南,从无声处“突围”,一路闯难关成为清华女博士,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杨淑亭,从轮椅上“站起”,成为自助且助人的“花仙子”、冬残奥会火炬手;邹彬,从小山村走进人民大会堂,小砌匠成长为大国工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01江梦南,有梦就不难江梦南正在进行人工耳蜗测试。半岁失聪岂等闲,谁知唇语足艰难!爹娘膝下心头肉,一路坎坷诵凯旋。网易号《素雅文人》的这首诗,说的是来自湖南郴州的90后姑娘江梦南。这首诗写于3月3日。当天晚上,“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江梦南入选,与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等一起,再一次感动了中国。《感动中国》颁奖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读给江梦南的专属颁奖词是:“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因一场意外,江梦南半岁时失聪,不得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20世纪90年代,她那种听力情况被普遍认为不可能学会说话,医生建议父母带她去聋哑学校。就在父母濒临绝望时,一天小梦南突然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啊啊”的声音,这让夫妻俩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下定决心教女儿说话——教的不是手语,而是发音和唇语。夫妻俩让女儿摸他们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抱着女儿坐在镜子前让她观察说话时的口型,进行发声模仿。“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感动中国》颁奖现场,江梦南这样介绍她学语的艰辛。通过一家三口的漫长努力,江梦南终于学会了“听”和“说”。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人生之路越来越宽。但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求学之路上的艰辛,同样超乎想象。课堂“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26岁时,她装上了人工耳蜗。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生命充满了苦难,但仍可以璀璨如歌。生活中,江梦南也从不以弱势群体自居,她跟同学们一样,爱美妆、爱健身,也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2020年,她还当选了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五任会长。她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致力于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02杨淑亭:轮椅上的花仙子2022年3月4日,高位截瘫11年后,湖南邵阳城步苗家姑娘杨淑亭实现了对站立行走的渴望。3月4日,火炬手杨淑亭(左)和彭园园在传递火炬。新华社记者夏一方摄当天上午10时许,杨淑亭在北京冬奥组委驻地从轮椅上站立起来,依靠外骨骼机器人,坚定地行走了50米,把火种传递给下一棒火炬手,她是该线路的第3号火炬手,也是北京冬残奥会565名火炬手之一。“虽然传递火炬只有大概三分钟的时间,但每一步都非常珍贵,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激动万分。双手紧握神圣的火炬,点火,传递。脚落地的每一步,都感觉到无比沉重,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事后接受采访时,杨淑亭说,自己传递的不仅是火炬,更是和平和希望,勇气和力量,“希望这团火苗能照亮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此时此刻,只想说一句:为祖国的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1991年,杨淑亭出生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歌舞村。2011年,杨淑亭20岁,参加工作1年的她任医师助理。当年4月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虽经多方全力抢救治疗,仍留下高位瘫痪的遗憾,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面对这样的巨大打击和因治疗欠下的27万元债务,身受重创的杨淑亭在病床上痛苦地挣扎一年后,看到每天悉心护理自己的母亲和四处求医的父亲,终于想明白了:“我一定要获得重生”。杨淑亭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她决定自谋出路。2012年,杨淑亭在网上做起了游戏代练和广告点击。第一个月,杨淑亭只赚到了7.7元。在旁人眼里这近乎一个笑话般的故事,但对于一度陷入颓废的杨淑亭来说则是重生——“今天能赚到7.7元,也许明天可以有77元或者770元。”正是这七块七毛钱,让她重拾生活的希望,让她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废人,这也是为何她后来别出心裁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七七科技”。轮椅上的杨淑亭做过客服、开过淘宝店,直到成立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她每一次的成长和转变都不忘帮扶他人。从月入7.7元到担任外贸出口公司总经理,从一个人打拼到带领59名残疾人、1386名村民脱贫致富,杨淑亭通过逆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杨淑亭成为“中国湖南十佳最美苗家姑娘”,城步苗族自治县“最美创业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获得了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9年5月,杨淑亭应邀参加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202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杨淑亭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参加大会。杨淑亭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也会像今天传递火炬一样,走好每一步,走稳每一步。勇往直前,更加努力地为家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小四轮上的花仙子”——这是她在网络上的另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很形象地描述了她现在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态。03邹彬:从小砌匠到大国工匠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工作现场。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起,这次已是邹彬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履职5年,在向全国人代会先后提交的10多份建议中,如何为建筑工人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是他最关注的话题。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邹彬提交了进一步落实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相关举措的建议。今年,邹彬将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建议》,建议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和保障,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和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加大对工匠人才的权益保障。邹彬出生于1995年8月,是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代表。16岁左右,出身于砌墙“世家”的邹彬跟着父亲从老家娄底新化走出来,来到长沙暮云。那是他到长沙的第一个工地,他观察工地上的师傅如何砌墙,自己也拿着泥瓦刀、线锤等工具有样学样。很长一段时间里,邹彬对未来一片茫然,“那时候,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去上学了,部分人对‘建筑工人’有偏见,我自己信心也不够,所以不太愿意提起自己的工作。”他说。当“给力”这个词流行的时候,邹彬灵光一闪,给自己定了一条格言——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选择了砌墙这门手艺,就一门心思钻下去。”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脏活、累活,邹彬都肯干。他还总跑到老师傅旁边“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偷师学艺。看到别人砌得好的墙,邹彬会仔细观摩,拍下来回去慢慢研究。邹彬在工地工作。2014年4月,邹彬参加中建五局组织的“超英杯”砌筑技能比赛,冲破层层关卡获得冠军。在随后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砌筑项目选拔赛中,邹彬从全国21支队伍的15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砌筑项目的集训队伍。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算得上邹彬人生一个“高光时刻”。他获得砌筑项目的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后来,大家才知道,在这之前的集训生活中,邹彬每天训练15个小时。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他必须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几何知识和图像测算上。这些年,一路从小砌匠成长为大国工匠,邹彬有了更多的“高光时刻”: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站上“代表通道”为农民工代言;成为“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帮助更多小砌匠成长;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获得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邹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激励自己做得更好,鞭策自己时时刻刻以代表的标尺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让我们年轻人和农民工都有了展示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有了追求自己精彩人生的舞台。”04湖南青年:站在C位的闪亮标签在三月,还有一位非常火的湖南青年不能不提。他叫雷锋,火遍大江南北,火了60年。今年的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斯人虽去一甲子,但他的精神依然年轻。一百多年来,湖南青年,在每一个时代,都是一个分量满满的名词,一个站在C位的闪亮标签。青年毛泽东从韶山冲走出,用脚步丈量湖湘热土,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青年蔡和森远渡重洋追寻真理,发出建党先声;青年陈树湘率领“绝命后卫师”,为中国苏维埃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青年左权愿拼热血卫吾华,牺牲在抗日战场;青年雷锋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青年侯志慧、谌利军十年磨一剑,奥运赛场勇夺金牌……还有防汛抢险、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战场,无数湖南青年逆行而上、勇毅担当。他们并不出名,但他们的行为堪称壮举。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离开校园时,师生们闻讯赶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习近平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真是人才济济啊!”他表示,“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涌现出许多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湖南青年的血液里,流淌着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勇争一流的宝贵基因,所以“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奋斗、有作为,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关口,我们相信,湖南青年一定会传承好、发扬好优良传统,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