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现了写作者的语言功底,而这种功底最基本的在于词语的运用。我们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今天小编针对写作过程中难以分辨、经常误用的几组词语进行归纳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制”“体制”“制度”
“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例如:
(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例如:
(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例如:
(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
“以为”与“认为”
“认为”表示肯定的看法和判断,语气肯定,也比较郑重。“以为”语气不大肯定,也比较随便。“认为”可用于重大事物,也可用于一般事物,“以为”的对象多为一般事物。另外,“以为”只能表个人的看法,“认为”除表个人看法外,还可以表示团体、组织、会议等的看法。例如:
(1)他以为你不来了。
(2)会议认为,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竟然”与“居然”
“竟然”和“居然”是一组同义词。它们都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在句子中有时可以换用,如“他竟然当面撒谎”,也可以说“他居然当面撒谎”;“他一个人竟然干了五个人的活儿”,也可以说“他一个人居然干了五个人的活儿”。相比较而言,用“居然”语气略重一些。
“词典”“辞典”“辞书”
“词典”是指语词类工具书。例如:孩子开始学英语了,我今天上街给他买一本英汉词典。
“辞典”则多用来指专科或百科类工具书。例如:这是一本医学辞典,里面的许多医学名词解释得很详细。
“辞书”则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统称。例如:这些年,本店辞书销售情况一直不错。“辞书”由于是一种“统称”,因此一般不宜说“一本辞书”或者“几本辞书”
“化装师”不宜写成“化妆师”
“化装”指演戏时装扮,有时也指为了某种原因装扮。如:
(1)演员已经化装好了,正在等待上场。
(2)他化装成外地游客去了解情况。
“化装师”指帮助演员装扮的人员。如:
(3)化装师给他脸上涂了些油彩,让他像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化妆”则指美容,多用于女性。例如:
(1)她每天早上化妆要用一会儿时间。
“化妆师”是指给人美容的人员。如:
(2)她请化妆师给他把头发染成栗色。
“有关”与“相关”
有位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问,“有关部门”“有关情况”跟“相关部门”“相关情况”有什么不同。有关”跟“相关”的意思有所不同。“有关”表示“有关系”。做定语时表示“有关系的”或“涉及的”。例如:
(1)请刘秘书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约来,星期三谈一次。
(2)对这个问题,有关方面现在都反馈了信息,我明天汇总后把材料交给办公室。
(3)下面请张秘书把有关情况介绍一下。“相关”则表示“彼此关联”或“互相牵涉”。例如:
(1)各兄弟民族休戚相关,互相帮助,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2)这几年,山脚下两个村子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关”往往是说某事物涉及的多个方面。而“相关”则是说两个方面的事物互相关涉。也就是说,“有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对其他事物“单向”的关涉,而且关涉的常是多个事物;“相关”所说的,常是某事物跟另一个或另一方面事物相互关涉,即关涉是“双向”的。因此,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相关”,不宜说“这两个事物密切有关”。同时,宜说“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
不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中,特别是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中,的确不时见到“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也就是说,这种说法有一定流行。其实这些说法中的“相关”就是“有关”的意思。由于有一定流行,因此一方面,宜提倡使用“有关部门”“有关情况”“有关人员”等说法,另一方面也不宜将“相关部门”“相关情况”“相关人员”的说法看作“硬伤”。
“作”与“做”
“作”与“做”普通话的读音没有区别。在一些方言里,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不同的,一般口语能够根据读音区别词义,但涉及书面语(如“作贡献”之类),也没有取舍的依据。这两个字本来就有联系,不过“作”字出现较早,而“做”字出现较晚,明代《字汇》才有收录。因为二者经历的时代不同,所以在构词和使用上有一些相互纠缠的情形。
分辨两个字,当然要看它们的义项,即它们身兼的职务。麻烦的是,这两个字的义项基本上是一致的。粗放一点儿说,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从事”,一是“制作”,三是“充当”。
这里,我们对分辨这两个字提出一个思路:(一)凡是这两个字作为语素构成了合成词,那么就根据辞书里的形式,注意查检;(二)这两个字作为单音节动词用,则需要加以分工。下面我们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说。
“作”和“做”都有“从事”义。涉及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涉及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作为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与成语(一般词典都有收录)
做:做事|做工|做梦|做声|好吃懒做|小题大做。
作:作息|作案|作别|制作|协作|胡作非为|弄虚作假|逢场作戏|作茧自缚|作壁上观。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装作”:作势|造作|装聋作哑|惺惺作态。还有一个意思是“兴起、发作”:作战|振作|兴风作浪|一鼓作气|作呕。
(二)做单音节动词用
(1)宾语是一般名词,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好事|~买卖|~生意|~手脚|~手术|~功课“~工作、~作业”习惯上用“做”,一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和“作业”属于名词,二是避免两个“作”字连用,影响阅读。
跟这个意义相联系的一个意思是“举行活动”。下面几个词语习惯上用“做’:~寿|~满月|~礼拜|~祈祷|~佛事|~生日|~游戏。
(2)宾语是动名词(即兼有名词语法特点的动词),事物比较抽象,习惯上用“作”:~调查|~考察|~研究|~概括|~介绍|~答复|~讲话|~指示|~检讨|~报告。
“作”和“做”都有“制作”义。具体的事物习惯写“做”,抽象的事物习惯写“作”。
(一)宾语是一般的名词,涉及的事物比较具体,习惯上用“做”:~饭|~模型|~圈套|~手脚|~记号。“~作文、~文章”也习惯用“做”。
(二)几类精神产品,习惯上用“作”(有的已经是合成词了):~诗|~画|~曲|~乐(yuè,制作乐律)|~杂记|~曲子|~广告(如果指使用材料制作广告,则可以写“做广告”,如“做灯箱广告”)。
制作的这些产品,即作品,自然用“作”:著作|大作|拙作|著作等身|呕心之作|压卷之作。
“作”和“做”都有“担任、充当”义。但是,除了少量早先产生的合成词,一般都习惯写“做”。“作为”“做为”都正确(不是指“大有作为”的“作为”),《现代汉语词典》主张写“作为”,我们不妨就采用“作为”。
(一)人“担当某种身份”,一般用“做”:~媒|~东|~官|~主|~伴儿|~担保|~见证|~掩护。
当然,“充当”的宾语有时也可以是物(具有物的“身份”义),一般也要用“做”:~线索|~例子|~样子|~代价|~幌子|搬几块砖头~凳子|~人情|~挡箭牌|~参考(资料)|~抵押(品)|~纪念(品)。
(二)使用“作”的部分成语和早期的合成词:作废|作罢|作准|作数|作陪|作客(他乡)|作保|作中|作古|以身作则|认贼作父|自我作古。
(三)至于“当zuò、叫zuò、称zuò、看zuò、变zuò、算zuò、比zuò、换zuò”,有的像词,有的又不像词,辞书不可能统统都收,写“作”还是“做”呢?我们主张,还是写“做”吧!
“和”“与”“及”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
(1)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
(2)这件事情还要进一步调查和了解。
(3)他的话是那样明确和有力。
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两项之间,前面的成分用顿号连接。例如:
(1)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都进行了这项工作。
(2)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另外,在连接较长的词组时,“和”的前面可以有一个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例如:是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
“与”较多连接名词性词语,也可连接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多用于书面语,书名、标题中常见。例如:
(1)工业与农业的发展都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
(2)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消除分歧,增强团结的有力措施。
(3)伟大与渺小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关注。
“及”一般连接并列的名词性成分,多用于书面语。跟“和”相同,连接3项以上成分时,“及”要用在最后两项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及”连接的成分往往有主次之分,“及”后的成分是次要的。例如:
(1)本次试验用的主要设备及各种备用件均已备齐。
(2)医生们决定,联合本市所有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孤残儿童献爱心。
(3)图书、仪器及其他物品已经搬进了新教学楼。
“特别”与“非常”
两者都是程度副词,但是之间又有所区别。在修饰同一名词的情况下,“特别”比“非常”程度要更深,非常是不是一般或者不是平常的,而特别是有特点的,不同的。例如:
这杯牛奶并不特别新鲜。(正)
这杯牛奶并不非常新鲜。(误)
以上两句可以看出,“特别”可以受“不”、“并不”等词语的否定,而“非常”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干涉”与“干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
“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鞭笞”与“鞭挞”
鞭笞:①用鞭子或板子抽打;②这种用鞭子或板子抽打的刑罚的名称;例:狱卒鞭笞乱下,将他牙齿打折。
鞭挞:也指鞭打,现多用于形容无情地指责披露。例:这部作品对旧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
“逐渐”与“逐步”
逐渐:渐渐;慢慢变化。例: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逐步:(1)随着步履。例:丹陛陵晨对,青云逐步生。(2)一步一步地;发生阶段变化。例: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
“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形容人有计划的努力。
“关怀”与“关心”
关怀:关心。关心:把人和事情常放在心上,表示重视和爱护。“关怀”是不及物动词,它的对象由介词及其宾语引出,放在“关怀”前作状语。“关怀”的对象只能是他人,而不能是某一件事情,“关心”的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关怀”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关心”没有此限。
“调解”与“斡旋”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例: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
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例: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
斡旋:调解周旋,解决争端。意思上同调解,属于书面语,不能带宾语。例:从中斡旋,解决此次争端。
“安静”与“宁静”
“安静”和“宁静”都是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可是仔细推敲,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强调的是由闹到静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平和、安静,描述的是安静的状态或气氛。例如:
(1)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2)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而“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例如:
(1)病人需要安静。
(2)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
“情义”“情谊”“情意”
“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相互间应有的感情。“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情意”是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绵绵”。
(1)姐姐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待他很有情义。
(2)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事业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贺新郎》这首词表现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厚情意。
“凸显”与“突显”
“凸显”指清楚地显出。“突显”指突出地显出,强调的是在众多之中显现出来。例如:
(1)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各界委员坚决拥护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一致认为该法顺应民心民意,凸显全中国人民阻止“台独”的决心。
(2)他的手臂上突显出一条条青筋。
“推脱”与“推托”
“推脱”,推卸、推辞,不愿意承担任务、责任等。“推托”是借故拒绝。例如:
(1)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推脱责任。
(2)我约他来谈谈,他推托说:“晚上我有事,改天再说吧!”
“未免”与“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难免”则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例如:
(1)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
(2)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
“消失”与“消逝”
“消失”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存在了。“消逝”是失去、失掉或离开的意思,未必不存在;常用于时间、声音、流水等。例如:
(1)服了药,身上的红斑点就消失了。
(2)她感叹青春年华的消逝。
“兴起”与“掀起”
“兴起”是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强调的是刚刚开始出现而逐渐兴盛。“掀起”是使运动等大规模地兴起,比“兴起”范围广,程度深,气势大。例如:
(1)在摄影兴趣小组的带领下,摄影热在这所中学悄然兴起。
(2)海军某部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淹没”与“湮没”
“淹没”漫过、盖过。多指具体事物。“湮没”埋,多指因时间的流逝而埋没。例如:
(1)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声。
(2)这些暴发户很是风光过一阵子,现在已经湮没无闻了。
“质疑”与“置疑”
“质疑”是指出问题、提出疑问。“置疑”是怀疑,常用于否定形式,如“无可置疑”、“毋庸置疑”。例如:
(1)中国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是毋庸置疑的。
(2)做学问,就要有质疑问难的勇气。
“侦察”与“侦查”
“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主要与军事有关。“侦查”是指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主要同破案有关。例如:
(1)我军先放了两炮进行火力侦察。
(2)公安人员经50多天的侦查,终于掌握了嫌疑犯张某的作案证据。
“震动”与“振动”
“震动”指物体突然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的,引申为精神思想受到重大事件、消息的刺激或强烈影响。“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作往复运动,也称“震荡”。例如:
(1)白天的大会使他心灵上受到强烈震动,他在思考自己的生活道路。
(2)这正如一人开口发声,空气振动,渐远渐微。
“手机zhèndòng”,应该写作“手机振动”。“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返运动,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其结果没有破坏性;“震动”,意即颤动、使颤动,是无规则的,其结果往往是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我们知道,手机的zhèndòng设置,目的是提示主人有来电或短信,对手机本身无疑是没有破坏性的结果的,故而应写作“振动”。
“申明”与“声明”
“申明”只作动词,指郑重地申诉理由或道理。“声明”是向公众宣布或说明,这里是作动词用,作动词时,“声明” 后常用逗号或冒号,其后是“声明”的内容;也可作名词用,指所声明的文告。例如:
(1)为了避免误解,我需要再一次申明我的意见。
(2)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声明里提出的八项条件中,是国共两党和谈的基础。
(3)如果先生这类意见也可以称作“谏”,我声明:确实“拒谏”。
“审定”与“审订”
“审订”是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这是对编写人员而言的。“审定”是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这是对出版单位或上级单位而言的。例如:
(1)厂领导广泛听取工人意见,重新审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并把它提交职工代表大会。
(2)本教材由著名语言学专家审订。
“词义”和“词意”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扣动扳机”还是“抠动扳机”
“扣”有“钩动”“扳动”的意思(参见《汉语大词典》),例如刘白羽《战斗的幸福》中说:“我又修了新的战斗台,我继续一枪一枪地扣。”表示“扳动枪的扳机”的意思时,宜写“扣动”。
“抠”有“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等意思,没有“钩动”的意思。因此,不宜写“抠动扳机”,宜写“扣动扳机”或者“扣动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