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ICU病房。
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庆先匆匆赶来,为的是再见老战友李墨森一面。
此刻,距离他们上一次离别,已经过去了60多年。
久别重逢,来之不易。这背后,是众多关爱老兵的人们共同的努力,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圆梦之举。
时间倒回到2月15日。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墨森因身体不适被家人送进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人民医院。入院时,老人出现了心悸、胸闷、昏迷等症状,医生当即下了病危通知。
老人的外孙李文博焦急地守在病床边。经过抢救,李墨森终于苏醒,嘴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江守彦,于得河……”李文博把耳朵凑到姥爷嘴边,听到了一串名字,那是姥爷一直苦苦寻找的战友的名字。李文博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想起姥爷曾说过的话:“我很想念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
李墨森1948年10月入伍,曾在原东北军区163师488团当兵,1950年10月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7月退伍返乡。
“姥爷一生最难忘的,就是与战友们一起扛枪打仗的经历,最想念的是与他同住防空洞的战友。”李文博说,多年前姥爷曾多次写信想要寻找昔日战友,但由于部队地址变动,寄出的书信有去无回,成为老人晚年的一块心病。
直到生命的弥留之际,老人心心念念的还是曾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李文博决定帮姥爷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心愿。他立刻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求助消息,公布了姥爷的姓名、原部队番号等信息,想在克东县附近找一找姥爷的战友。
这条寻人消息很快在微信朋友圈被转发扩散,很多人都被李墨森老人的心愿所感动。从一个朋友圈到另一个朋友圈,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不管是否相识,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只为了帮老兵圆梦。中国军网、黑龙江电视台、今日头条等媒体也以各种形式对这条信息予以转发、报道。
2月22日,齐齐哈尔军分区政委谭东军在手机上看到这条信息。他当即指示16个县(区)人武部全力以赴帮老兵寻找战友,同时会同民政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多方寻找,查阅了全市253名抗美援朝老兵的档案材料,逐个打电话核实是否认识李墨森老人。
2月23日,他们终于联系到同在原东北军区163师488团当兵,如今也居住在克东县的王庆先老人。
得知李墨森正苦苦思念昔日的战友,王庆先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电话。听到李墨森的声音时,他激动地说:“李墨森,你还活着!活着好!活着好!我马上就去看你……”
那一刻,李文博清楚地看到两行眼泪滑过姥爷苍老的面庞。
2月24日上午,王庆先穿上珍藏多年的老式军装,在军分区动员处处长王威的陪同下,步履匆匆地来到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李墨森刚刚转到这家医院。
王庆先走到正在吸氧的李墨森面前。两位老人互相凝视了片刻,王庆先挺直身板,说了句“敬礼!”庄严地抬起右手。病床上的李墨森下意识地用力抬起胳膊,回敬了军礼。
起初,两位耄耋老兵都有些不敢相认,毕竟已经阔别了60多年,直到王庆先拿出泛黄的照片递给李墨森。“这我认得,王庆先,这是你年轻的时候,现在岁数大了,认不出了。”李墨森动情地说。
“他在8连,是侦察兵,那时叫侦通连。我在1连,当机枪手。我跟李墨森在部队一起服役7年,打完仗后,我们回到营口,后来在抚顺分开。当初在部队的时候总见面,训练的时候也总在一起,感情很深……”王庆先给大家讲起那段经历,李墨森在旁边默默看着,听着,原本默然的眼神随着王庆先的讲述不时焕发出神采。
两位老兵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他们彼此端详着,倾诉着,有着说不完的话。60多年过去了,当年热血沸腾的青年已成迟暮老人,容颜已改,不改的是那份战友深情。他们追忆着负伤、牺牲的战友,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直到下午3时,由于李墨森还要接受治疗,两位老人不得不再次分别。临行前,他们再一次紧握双手,约定今后一定保持联系,不再失去音信。
战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仿佛给李墨森老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医生没想到姥爷见到老战友后,饭量恢复了不少,呼吸也比之前好了许多……”李文博激动地说:“感谢齐齐哈尔军分区,感谢社会上的热心人,不仅让姥爷圆了梦,还延续了他的生命。”
媒体发布了李墨森寻找战友的消息后,有不少网友留言,对老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很多参战老兵的后代也开始为他们的先辈寻找战友。
“我爷爷也是抗美援朝老兵,叫田训宽,至今健在,住在山东泰安……”
“我的族亲是八路军,叫邢传忠,一直想寻找原115师686团二营七连的战友……”
齐齐哈尔军分区政委谭东军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帮老兵们圆梦,也是在向李墨森、王庆先这些曾为国家浴血奋战、为人民执戈戍守的老兵们致敬,表达出全社会对军人和老兵的尊崇。希望借助这样的机会,能让更多的老兵重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老兵的行列中来。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图片合成: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