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心爱的读本,如果对书充满感情,那么它就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书并且帮助我们定义我们自身。如果恰巧你的书架上刚好有这10本书,请你在阅读她的同时,请做好读书笔记吧!第一本:《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古籍版本资料图《红楼梦》的精髓:把人性之“欲望”和“本能”刻画得“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在国内文学界,《红楼梦》也一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巅峰。《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第二本:《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张丽君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多与女性相关——同为阴性,表征内守,寒冷以及阴暗。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反复出现的“新月”意象与主人公构成一种隐喻关系,其明净、清秀和凄楚与新月的聪慧、美丽与不幸异质同构。喻体、谕指浑然一体,成为联结人与物、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即将作者寄予的物象提升至人生命运的高度,也加深读者于大喜大悲后的生命体验。“新月”这一意象因其不完满而令人感慨万千、更因其残缺而使文本充溢悲剧色彩。而在伊斯兰文化中,新月是崇高、清静和希望的象征,二者对“新月”的理解是截然相反的。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的纯真厚爱的感情,用欢快的字迹书写了楚老师和新月之间的师生之情和可歌可泣的师生恋情。故事最后的情节跌宕起伏,一些难以面对的事实层层呈现在了活人面前,让读者真实的感情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感情高昂,悲壮。第三本:《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初读《百年孤独》,对我而言是具有多重挑战的,书中表现的是我完全不熟悉的拉美文化和历史,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家中的名字代代传承,第一遍看的混混沌沌。并且传统的阅读方法和读书理念在这里也受到了挑战,之前在语文课堂上总结中心思想式的阅读方法在这里是不受用的,阅读百孤,要靠细心和想象力。马尔克斯的文字阅读起来画面感很强,一行字都好像是可见的画面,阅读的过程如观看一部长长的史诗般的电影,里面包含了千姿百态的孤独,里面的每一帧,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书中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从创建到灭亡的家族史,书中第180页正好是第11章的开头,全书的中间点,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四代,而11章的开头与第10章的结尾相重叠,讲的都是费尔南达的到来,这也正是这个传奇家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第10、11章与第1、2章也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比如相似的开头和结尾,乌尔苏拉的贞洁裤和费尔南达的白睡衣。第7章与第17章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比如相似的对白、第一代的两位人物的去世。此外,第四代与第二代之间也有对称性,都是两男一女。《百年孤独》是典型的三线叙述,三条故事线分别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利亚诺和乌尔苏拉,尽管故事繁杂,但马尔克斯早在开篇就奠定了人物的性格,为揭示其最终的宿命做了铺垫。书中第一章对于老梅的来访三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奥雷里亚诺对老梅的讲述听的入迷,难以忘怀;阿尔卡蒂奥将这奇妙的形象作为记忆传给后人;乌尔苏拉则对这次来访印象恶劣。在这一章的最后,老何塞带着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去看冰的截然不同的反应就能看出他们截然相反的性格:“小何塞·阿尔卡蒂奥不肯摸,奥雷里亚诺却上前一步,把手放上去又立刻缩了回来。‘它在烧。’他吓得叫了起来。”长大后,何塞·阿尔卡蒂奥继承了父亲的健壮魁伟,甚至鲁莽狂野,但他在第一次摸黑去找庇拉尔·特尔内拉时却怕得像个孩子,奥雷里亚诺天生孤独、冷漠,在娘胎里就会哭泣,摸冰的感受都与常人不同,但面对幼小的蕾梅黛丝,他却热切的祈祷能娶她,并且表示愿意等她长大。虽然人物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宿命却最终都回归两个字——孤独。第四本:《边城》作者:沈从文《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一方水土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顺应自然而又勇敢义气。作者将边城写得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寄托了自己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更令人向往的是边城人的仗义淳朴,即便做妓女的也让人生不出一丝的鄙夷之心。而老船夫的不收钱、买烟叶、买茶叶的行为也许更让喜欢斤斤计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这样的风俗人情、自然美景,才会孕育出翠翠、傩送这样纯美至善的湘西儿女。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第五本:《喧哗与骚动》作者:威廉·福克纳我一直觉得,不能写出人性的丑恶,并从它里面看出合理性的人,不配称之为作家,这些恶,不是指的懦弱、胆小、恐惧等等中性的状态,以及由于这些中性态而导致的恶的事故,比如说鲁迅踩烂了弟弟的风筝、阿丁说寻欢者不知所终,这些都不算,恶是实实在在的那种恶,就比如我刚看到的《喧哗与骚动》里头,杰生侵吞妹妹寄给女儿的抚养费、折磨病重的母亲、让想去看马戏团表演的小黑奴眼睁睁看着自己烧掉门票,这才是一个坏人,一个表面看上去和内心看上去都不善良的人的所作所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恶,比如说恶言中伤、比如说背叛、比如说不守承诺的陷害,有的人经历,却难以面对,有的人看到,却执意要在脑海中擦除,更有的人,不断地思考,这些恶的根源,以及去除的方式,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哲学家或者作家,或者,就是一个世事洞明者,可以在生活中将自己保护得很好,并且还能交游广阔,若能不退缩的面对,这些都会是你人生境界提升上的垫脚石。《喧哗与骚动》第三章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恶人的心理,了解了他的痛苦并对他更加厌恶,但是看到最后,我却敬佩于他的勤俭、他的理想,他的强大的生存能力。所有的人物印象,结尾来了一个反转,那个敏感高贵的昆汀,竟然只是一个因循守旧的懦弱者,他的自杀,那么自私和神经质,那个贪婪冷酷的杰生,竟然是一个背负家族振兴期望一心想顺潮流往前的生存强人,原来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有着更为深刻的“不善良”,而没一个恶人,都有着你所不知的心思细密的善良愿望。我不了解福克纳,一所大厦将倾,他写的毫不动情。我们看国内的《红楼梦》,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追忆往昔那美好的日子,后面三分之一永远给我们一个悬念,但是貌似仍然是追忆,而在《喧哗与骚动》里头,却是一个个极尽细致的堕落描写,他在写的时候,也是满含着愤怒的吧?书的结尾,是疯子班吉那茫然的似乎亘古如此的空虚眼神,这一个眼神,是否就是福克纳愤怒的体现,他的解决之道,又在哪里呢?或者生活就是没有答案的吧,家族的兴衰规律,朝代的洪流走向,谁能摸得着呢?“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答案在哪里,重读《红楼梦》去。第六本:《梦的解析》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几年前我读梦的解析,根本读不下去。前段时间我又闭着眼睛去啃,结果能读下去了。。所以,首先读任何书都有一个时机问题,读不下去,放一段时间再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第一版成书于1899年,距今115年多。他是最早(或者最早之一)对梦境进行系统探讨研究分析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需要的是这种精神,以及这种探讨的方法。而至于其内容,并不能奉为金科玉律。毕竟在这115年间各种科学也发展了很多,对梦的研究也有了更多的方向和进展。所以,也许你读这本书的前提心态就已经有偏差了。起码,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读弗洛伊德,纯粹是想了解他的理论,感受他的思考和分析方法。我不需要接受和认可他的理论结果,更不需要把里面的内容和公式全盘应用于生活实际。事实上,读任何书都是这样,带着独立思考,不要被绕进书里面。另外一本延续梦的分析并且尽量应用于实际的书是诸葛君《解梦全书》,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仍然是这样,不需要抱着全盘接受的思想去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审查的心理机制要比那受审查的更接近意识层面,它就像一道筛子一样,将意识与后者隔离开。我们还找到了关键,能够将那种审查心理机制等同于那指导我们清醒生活的、决定我们自主及意识行为的心理机制。如果我们把这些心理机制用我们所谓的“系统”来取代,那么根据我们刚刚获得的知识,那审查系统肯定是位于精神装置的运动端的。“作为一个外行人,我读弗洛伊德,纯粹是想了解他的理论,感受他的思考和分析方法。我不需要接受和认可他的理论结果,更不需要把里面的内容和公式全盘应用于生活实际。事实上,读任何书都是这样,带着独立思考,不要被绕进书里面。第七本:《四世同堂》作者:老舍老舍先生的文字总是充满着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即使是那段沉重的历史,在他的笔下依旧是嘲弄。《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老舍对这些侵略者斥以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老舍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老舍先生还是很理智的。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第八本:《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可以当做哲学启蒙书来阅读。它的小说部分,苏菲的主体自觉过程则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哲学加侦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观,它让人更加心胸开阔,这不正是哲学"爱智"最古典的要义吗?——知名作家南方朔哲学看似是人文学科。但是它确实科学的。经过一代又一代哲人的辩证,思考,验证,传承。结合了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学,心理精神分析学等等。才成就了今天的哲学体系。最后,作者说宇宙,“所以说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所有的恒星行星都属于一个家庭”。外行星看到的我们也许是几亿年前的我们。作者为什么把哲学世界归结到宇宙当中呢?因为,就是那次宇宙的大爆炸,造就了星系,造就了地球,造就了地球唯一能思考的人类,才有了哲学。或者说,作者归结到了宗教,大爆炸就是创造过程的开始。借用书里艾伯特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第九本:《日瓦戈医生》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相信很多朋友对《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还很陌生,因为我们很少能看到有人去推荐它,今天有书君就为大家介绍一番这部作品。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日瓦戈医生》的意义在于: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凛然不可侵犯地穿过时代风潮的骇浪惊涛,做为一个节奏舒缓而从容的诗性生命,在这野蛮世界走一遭。文明告别野蛮是艰难的。人类用近万年的时间与自己搏杀,也只不过培育了一点文明种子而已。而日瓦戈医生就正是这样一位“文明种子”。日瓦戈有健全的和持之以恒的个体性,他始终作为一个尊严的个人而存在,在这一点上日瓦戈的柔弱本身就成就着一种最可宝贵的坚强。作为个人存在的诗人日瓦戈是清醒的,虽然他也曾怀着对社会生活中黑暗内容的厌弃而盼望革命有所作为,但他珍视个人、尊重个人、同情个人,他的爱是自由、平等和完整的,他不会和煽惑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为敌的家伙站在一起。第十本:《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美国许多大学已把《全球通史》作为大学基础课程的教材,甚至连美国的许多军校也把此书作为教材,规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要修这门课。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作为全球史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斯塔夫里阿诺斯反对欧美中心论,但始终没有发觉自己仍深陷在东方学陷阱中。对于他而言,似乎近现代东方只是一个与西方相反的文明体系,而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并阐释自身、改造世界的文化向度,似乎东方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伟大西方”的崛起的时代做着“伟大的垫脚石”。在他对科技主义和现代文明的大加颂扬中,我们看不到东方文明改变世界的任何历史能动性和主体性,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等等哲学在当代的否定性力量,而看到的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被意识形态、大众传媒和经验现实反复宣扬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前景。在这一前景下,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体制范畴内解决,一切尖锐冲突都能为日益发达的技术理性和大众民主克服——作为象征欺骗手段的“历史终结论”深深印刻在这些西方史学家潜意识里,即便在被如此众多的理论和学者批判的今天也丝毫未被撼动。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要对历史的全貌有一个实际认识,不能不说个别的历史已用处甚微。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才能在研究历史时,不仅得到乐趣,且有所裨益。当然啦,以上的都是官方的评论,不过我现在看完了大半本觉得受益匪浅,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买的!
经典梦册解梦(解梦大全原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