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龙抬头适合结婚吗(从“国门”到火炬台旁)

从北京赛区火炬台到核酸检测实验室,从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到位于首都机场的冬奥服务保障专区……他们是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人员。有人时刻心系无障碍设施的运行情况,有人致力于排查消防隐患无暇欣赏开幕式上绽放的焰火,有人虽不在闭环内却也...

2022年龙抬头适合结婚吗(从“国门”到火炬台旁)

  从北京赛区火炬台到核酸检测实验室,从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到位于首都机场的冬奥服务保障专区……他们是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保障人员。有人时刻心系无障碍设施的运行情况,有人致力于排查消防隐患无暇欣赏开幕式上绽放的焰火,有人虽不在闭环内却也多日没有回家……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工作。张寒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场馆运行中心无障碍领域经理从细节做起呈现暖心无障碍设施“一定要将自己完全带入到行动障碍者的角色,不仅是残障人士,一切行动不方便的人群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场馆运行中心无障碍领域经理张寒冰向冬奥志愿者们常说的一句话。作为服务北京“双奥”无障碍领域的“老把式”,张寒冰带领团队从公共区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将暖心的无障碍设施呈现给观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场馆运行中心无障碍领域经理张寒冰。通讯员张正晔摄摆渡车、售卖点窗口特殊设计服务残障人士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无障碍设施全部进行了改造,一系列暖心设施服务着残障人士。公共区5号安检口、12号安检口均设置了面向观众的无障碍安检通道。“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观众迅速过检,我们协同安保团队编写无障碍安检规范,增设‘机检+手检’的安检模式,拆除老式安检门,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充裕的通过空间和时间。”这里的摆渡车也内藏玄机。摆渡车侧面有一个斜向下、与地面相连的踏板,车内的座椅数量也比普通的摆渡车少,空间比较宽敞,残障人士可以坐在轮椅上,通过踏板进入摆渡车。2021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选中张寒冰担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无障碍领域经理。进驻冬奥组委后,张寒冰面临的是一个刚有雏形的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最初的无障碍设施清单上待建项目多达370余项。但经过对建设合理性的研判,我建议调整无障碍设施建设项目。”他以商品售卖亭举例,对于乘坐轮椅的观众来说,如果售卖窗口过高,则不方便他们购买商品,“所以我们要打造适合他们的低位售卖窗,改善这部分观众的消费体验。”张寒冰介绍,在公共区,11座无障碍卫生间得到改造升级,6座售卖点开辟高度为80厘米的无障碍窗口,观众取暖房前架设坡道,物流仓库前进行坡化处理,电缆马道上架桥……服务“双奥”传播奥运故事在北京冬奥会的这段日子里,张寒冰每天都一遍遍地检查着公共区每一处无障碍设施的运行情况。其实张寒冰对奥运会并不陌生,因为14年前,他同样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保障工作,对无障碍服务深有体会。“无障碍服务志愿者首先要对这一服务具有认同感,也就是说‘无障碍’是为每个人提供服务的,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个群体,并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赛事服务之外,张寒冰也热情地将奥运精神传递到其他人群,他向同事、亲友们讲述着奥运服务的体验,“这次北京冬奥会我得到新的体验,我有更多素材向大家分享。”张寒冰表示他有个小愿望:“希望自己能借助‘双奥’身份将奥运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人心。”一定要将自己完全带入到行动障碍者的角色,不仅是残障人士,一切行动不方便的人群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张寒冰张金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负责人保障公共区消防安全日夜守护火炬台北京赛区火炬台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西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陪伴着火炬台度过了冬奥会中令人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来自北京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的7名队员组成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守护火炬台,确保公共区消防工作万无一失。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负责人张金滨在北京赛区火炬台前。受访者供图网格化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内分布着2个竞赛场馆和2个非竞赛场馆,保障冬奥赛事运行的临时设施达150余处共计42万余平方米。在114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内临时铺设电缆长达104.2公里,临时变压器、ATS箱、终端箱、分支箱、入户低压配电箱更是多达364处。7个人,如何才能保障上万平方米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团队负责人张金滨将保障区域化整为零,实行网格化管理。“公共区被分成4个防控区域,149个大、中、小消防管理网格,各区域共同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在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的安保线长达6.2公里,以一个网格计算,消防队员巡查一圈大约需要70分钟、近3万步。“我们要把每一处临建、每一片草坪、每一棵树都仔细查看,确认没有消防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登记、逐一解决并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研判。”守护火炬台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张金滨介绍,队员们每2个小时对火炬火苗的燃烧情况、火炬台运转、输气管线、供气设施、供电设施的情况开展巡视检查。随时对消防安全技术措施的运行情况开展检查,发挥专业技术保障人员优势加强对火炬设施进行监控。“我们24小时守护火炬台,责任重大,这也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焰火升空时无暇抬头欣赏北京冬天冰雪、多风、干燥、寒冷,为了确保公共区消防工作万无一失,消防团队结合公共区的运行特点,采取加强措施,每天开展无死角、全覆盖的巡查巡视,做到不漏一处设施场所,每天24小时紧盯死守,确保烟火的安全燃放和开闭幕式的顺利举行。如此忙碌,张金滨和队员都来不及抬头看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夜空绽放的璀璨焰火。开幕式当天,张金滨和队友们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将职责范围内的建筑物顶部用防火布进行了遮盖,将地面的落叶、杂草等可燃物进行了清除。随着第一枚焰火升空,张金滨和队友没有望向夜空,而是密切关注着职责范围内的每一处楼宇、树木、绿植,直到焰火燃放结束,他们几乎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张金滨说,“看不到精彩的节目和美丽的焰火,的确有点遗憾。但是焰火燃放过程的顺利、安全,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看不到精彩的节目和美丽的焰火,的确有点遗憾。但是焰火燃放过程的顺利、安全,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张金滨孙慧颖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经理早8点到次日凌晨5点检测人员三班倒朝阳区奥体中心东南门附近有一个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这里是冬奥会指定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北京冬奥会期间,该实验室经理孙慧颖和同事们几乎每一天都在这里度过,40名核酸检测人员专人专岗、共同配合完成冬奥会期间的核酸检测任务。2月17日,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孙慧颖在整理已处理完成的核酸试管。新京报记者王飞摄40名检测人员流水线化检测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类似于独立的小诊室,面积不大,但功能强大。孙慧颖负责的是整个方舱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及紧急情况下的统筹协调。在她的带领下,40名核酸检测人员专人专岗、共同配合完成冬奥会期间的核酸检测工作。“冬奥会期间,实验室专门设置了普通样本、密接样本及复检样本三种情况的检测通道,分类进行检测,保证核酸检测速度和涉奥人员健康安全。”当核酸检测样本通过专属物流抵达实验室样本处理间后,孙慧颖迅速通知工作人员开箱拆袋,严格按照样本情况进行消毒流程,检查样本信息是否齐全,并将样本做好分类标识,摆放至样本架。随后,工作人员对核酸样本进行扫码及信息录入,按批次完成后集中送往样本接收区,通过传递窗进入检测实验室。孙慧颖介绍,冬奥期间的核酸检测量大,方舱实验室采用“送检一体化”服务模式,压缩样本运送时间,“40名检测人员采用流水线化检测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检测效率,为涉奥人员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服务”。在实验室样本处理间、试剂配制间、标本制备间、扩增间等工作区域,路线不重叠、人员无接触,每一检测环节由专人负责。孙慧颖说:“为了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工作岗位,方舱实验室为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配备了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并施划了专属更衣区域,确保不同工作区域人员无交叉。”开幕式前已满负荷运转孙慧颖透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一天,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已开启满负荷运转模式。“根据数据统计,开幕式前一日,方舱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数量为2.2万余管。”冬奥会期间,检测人员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节奏。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检测人员三班倒完成核酸样本检测。从凌晨5点到8点,实验室进行环境消杀,这也是大家能稍作休息的时间段。8点以后,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孙慧颖和同事们并非在冬奥会闭环管理区域,但是为了圆满完成冬奥会核酸检测任务,从1月初进驻方舱实验室,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回家。晚上累了、困了,就在“宿舍”里稍微休息一下。孙慧颖说的“宿舍”其实是单位在方舱实验室旁的酒店租下的客房,“距离实验室走路五分钟,方便大家能够好好休息一下。”“等冬奥会顺利结束,我想好好地陪陪家人,好好地睡上一觉。”孙慧颖说。40名检测人员采用流水线化检测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检测效率,为涉奥人员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服务。——孙慧颖张璐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向冬奥健儿递出北京第一张“名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2008张来自全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大学生张璐是其中一个撑着“笑脸”伞的女孩。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张璐作为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移民管理警察走进首都机场冬奥服务专区,为出入境的旅客和奥运大家庭成员办理边防检查手续。在冬奥服务专区邂逅苏翊鸣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冬奥会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北京边检总站也是唯一为涉奥代表团办理边检手续的单位。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张璐在冬奥专区工作。受访者供图1月19日,张璐第一次走进冬奥服务专区,“心里既紧张又激动。”张璐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出入境的旅客和奥运大家庭成员办理边防检查手续,工作紧张而忙碌。“冬奥专区是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等人员开启北京冬奥之旅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完成北京冬奥之旅的最后一环,而我们既是冬奥会的参与者,更是冬奥会的护卫者。我所处的岗位,向八方来客递出第一张‘名片’,以这种方式参与冬奥,我感到无比荣幸。”除了勤务工作,张璐还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配合电视媒体前往执勤专区进行现场播报,让更多观众了解在冬奥会场外、在“第一国门”下,还有这样一群边检民警为冬奥会保驾护航。“那天有一些运动员正在办理入境手续,其中一位运动员和教练员待在一起,我就过去询问教练是否可以采访这位运动员。”张璐回忆,这位运动员说他代表中国队参赛单板滑雪项目。在北京冬奥会上,17岁的小将苏翊鸣摘金夺银。看到新闻报道,张璐十分惊喜:“这不是我那天采访的腼腆男孩吗?”因为那次邂逅,张璐更加关注苏翊鸣。她希望这位小将能够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北京奥运会“笑脸”女孩实现“双奥”梦想2001年,13岁的张璐在家观看了申奥的全程直播。当天晚上,当萨马兰奇翻开小卡片读出“北京”时,电视机前的张璐热泪盈眶。那时她便在心里暗暗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高考一定要考入北京的大学,亲眼去看看北京奥运会。2007年,带着这样的梦想,张璐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一天下午,张璐突然得到消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要到学校挑选一批开幕式的演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选拔的张璐竟然被选中了。2008年8月8日,在主题歌《我和你》唱响的时候,“鸟巢”现场展示出了2008张来自全世界各地儿童的笑脸,张璐就是其中一个撑着“笑脸”伞的女孩,虽然只是作为1/2008,但她依旧觉得无比荣幸。14年之后,已经成为边检民警的张璐站在了冬奥会保障专区,“2022年,我站上了一个更加精彩的舞台,让我的‘双奥’梦想照进了现实。”我们既是冬奥会的参与者,更是冬奥会的护卫者,我所处的岗位,向八方来客递出第一张“名片”,以这种方式参与冬奥,我感到无比荣幸。——张璐新京报记者吴婷婷摄影记者王飞编辑樊一婧校对薛京宁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