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结婚怎么样(春节经历尴尬事)

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已陆续回到工作岗位。这个虎年春节,一方面面临疫情局部散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冬奥盛会带来的别样年味。大家是怎样度过春节的?有哪些有趣或难忘的经历?南都民调中心继1月中旬发起公众春...

2022年1月28日结婚怎么样(春节经历尴尬事)

  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已陆续回到工作岗位。这个虎年春节,一方面面临疫情局部散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冬奥盛会带来的别样年味。大家是怎样度过春节的?有哪些有趣或难忘的经历?南都民调中心继1月中旬发起公众春节安排意愿和春节消费意愿调查后,近日再次就公众春节经历和春节消费情况展开调查,并发布《2022年公众春节经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就地过年,两成半受访者返乡过年。线上拜年、抢红包与线下走亲访友是受访者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陪伴家人是受访者春节期间的开心事,其次,看冬奥会与看亚洲杯女足夺冠也是三至四成受访者的开心经历;受访者过节最大的烦恼是担心疫情反复,此外,男性受访者因被询问成绩与工资发愁,女性因吃太多发胖烦恼。超四成单身受访者春节期间被催婚,父母是催婚主力;三成已婚未育的受访者被催生,七大姑八大姨是催生主力。超七成受访者春节花费在5000元以内,派红包是最大的支出。春节假期过后四成受访者表示意犹未尽,超一成受访者出现节后综合征。春节活动:线上拜年成主流,仍有近五成受访者走亲访友拜年今年是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随着疫情防控呈常态化、精细化,人们返乡担忧减少。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2022春节出行大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人口迁徙整体规模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本次调查数据同样显示,选择返乡过年的受访者占25.62%,比去年同题调查提升12.28%。与此同时,还有56.31%的受访者为本地人在本地过年,16.78%的受访者为外地人就地过年。春节假期怎么过?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传统,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上拜年成主流。57.6%的受访者春节主要活动为线上拜年、抢红包,48.56%为走亲访友拜年。此外,亲友聚会与派红包,占比均超过四成;在家追剧/刷综艺/玩游戏以及观看冬奥会的占比超过三成;还有近三成受访者为春节档贡献了票房。具体到除夕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显示,66.83%的受访者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19.27%的受访者和朋友/同事一起吃年夜饭。除了吃年夜饭,五成受访者在除夕当天贴春联,超四成受访者选择线上拜年、抢红包、看春晚等。春节乐事:陪伴家人、观看冬奥会和女足夺冠位列前三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问及春节期间最开心的事,50.45%的受访者表示是“陪伴家人”,占比居首。其次,北京冬奥会等体育盛事也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喜气与欢乐,38.43%的受访者表示“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与赛事”是春节期间的开心经历;31.58%的受访者选择“看亚洲杯女足夺冠”。此外,“见许久未见的亲友”“拍摄/制作春节纪念照或视频”“体验冰雪运动”均是不少受访者今年春节的开心事。不同群体春节期间的开心事有所不同,其中女性受访者选择“陪伴家人”的比例更高,较男性受访者高出15%;男性受访者选择“成功脱单或订婚”的比例更高,较女性高出7%。而从不同年龄段来看,70后以及70前出生的受访者选择“陪伴家人”的比例更高,超过63%;00后选择“体验冰雪运动”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占19.08%。对受访者毛女士而言,春节最开心的事是家里迎来新成员。今年春节前,毛女士的小侄子出生了,春节期间除了筹备年货以及吃年饭之外,全家人都围绕小宝宝转,还办了一场满月宴,这个新年比以往更加喜庆欢乐。而留在北京过年的受访者夏女士这个春节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冬奥会以及体验冰雪运动。夏女士表示,过年期间北京的冰雪运动氛围很浓厚,她往年也会带孩子去什刹海溜冰,今年打算体验一下滑雪,“户外雪场有点远,我就带孩子找了个室内雪场体验,有教练指导,孩子玩的很开心”。春节烦恼:男性愁攀比成绩或工资,女性愁吃太多发胖问及春节期间的烦恼,36.54%的受访者表示担心疫情反复。在北京过年的夏女士便是因为疫情原因选择就地过年。夏女士说因没能回家过年感到遗憾,“两年没回家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明年能回家过年”。而在重庆工作的受访者赵女士春节期间去成都见了男友的家长,因为行程跨省,疫情成了假期最大的担忧。虽然重庆和成都没有疫情,但赵女士往返也测了4次核酸,“麻烦是一方面,更多是担心突发疫情,影响春节的计划。”除了疫情外,34.46%的受访者为“吃太多发胖”烦恼,超两成受访者因“被询问(攀比)成绩/工资”“开销过多”“被催婚”烦恼,超一成受访者因“被催买房/买车”“被催考研/考公”“被催生”烦恼。仅有近一成受访者表示没什么烦恼。从不同性别来看,女性受访者春节期间最大的烦恼是吃太多发胖,比例达40.33%,较男性高出10%;而男性受访者烦恼被“询问(攀比)成绩/工资”“催考研/考公”“催买房/买车”的比例更高,较女性受访者高出10%以上。催婚经历:超四成单身受访者被催婚,父母是催婚主力每逢过节被催婚,是不少未婚人士的困扰。本次调查中,超两成受访者在春节期间被催婚。交互情感状况发现,单身受访者被催婚的比例更高,占44.99%,恋爱中的受访者占25.19%。从不同年龄段来看,90后受访者被催婚比例更高,占32.01%,00后受访者被催婚的比例为26.01%。“催婚大军”中,68.83%的受访者反映自己父母催得最多,其次是七大姑八大姨,占45.83%,爷爷奶奶辈占32.08%。交互性别分析发现,男性受访者被父母催得更多,比例高达70.55%,而女性受访者更容易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占54.55%。问及催婚方式,81.25%的受访者表示遇到“直白的言语催促”,占比最高,紧随其后的是“言语或行为暗示”,占46.67%,遭遇“行动施压,安排相亲”的受访者占32.08%。有趣的是,交互分析发现,受访者反映父母更多是“直白的言语催促”,比例高达90.48%,而七大姑八大姨更多是通过“言语或行为暗示”,占81.82%。90后甘先生表示,父母的催婚已经到了近乎魔怔的地步,平常生活中会经常唠叨他找女朋友,今年过年前被妈妈带出去买桃花,还将家里平时摆放的假花全部收起来。“她说这样会转桃花运,而且不能要假花。”他说除了买桃花,在大年初一还被妈妈带去城隍庙上香。面对家人各种催婚、行桃花运“招数”,甘先生反而有种逆反心理,“越是搞这么多,我就越不想认识异性,而且我完全不相信什么桃花运。”他说道。而面对催婚时,大家又会如何应对呢?调查结果显示,51.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口头上积极,但没有实际行动或改变,37.92%的受访者会表决心,积极相亲或主动找对象,35.83%的受访者会回避,转移话题,22.92%的受访者会表明自己目前暂无此打算。与甘先生不同的是,同为90后的受访者阿欣在父母的催婚下,接受了春节的相亲安排,却给她留下了“阴影”。“他选了一家价格中等偏上的西餐厅吃饭,我不太好意思吃太贵,所以选了一个算便宜的套餐,大概180多元。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点了一个88元的儿童套餐给自己。”阿欣说,当时的情景让她感到十分尴尬。催生经历:三成已婚未育的受访者被催生,七大姑八大姨最关心对已婚人士来说,虽然避开了催婚话题,但催生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一成受访者在春节期间有被催生的经历。其中,已婚未育的受访者面临催生的压力最大,占30.67%,已婚已育一孩的受访者遇到催生问题的比例占12.61%。有趣的是,过半数受访者反映七大姑八大姨是催促最多的群体,其次是爷爷奶奶辈,占44.70%,父母催生的比例占39.39%。交互性别分析发现,女性受访者更容易被七大姑八大姨催生,比例为58.14%。谈及催生方式,52.27%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言语或行为暗示”,50.76%表示受到“行动施压,督促体检、进补”,43.18%表示遇到“直白的言语催促”,还有34.85%表示遇到“上香求签、请送子观音、贴娃娃抱鱼年画等”情况。再次交互性别分析发现,男性受访者表示遇到“行动施压,督促体检、进补”的催生方式更多,占56.18%,而女性受访者更多地表示遇到“直白的言语催促”,占53.49%。面对催生时,41.67%的受访者表示感到心烦,不愿被干涉,40.91%表示理解,是父母/亲友的关心,30.30%反映压力大,目前还没准备好,22.73%会回避,不想回答催生问题。从不同年龄段来看,80后受访者被催生时,认为可以理解,是父母/亲友的关心,占47.37%,90后受访者更容易感到心烦,不愿被干涉,占50.68%。春节消费:七成半受访者花费5000元以内,已婚已育者最舍得花钱春节既是传统佳节,也是带动消费的好时机。调查结果显示,76.56%的受访者在今年春节花费了5000元以内,其中花费1001-3000元的最多,占28.10%,其次是花费3001-5000元,占23.93%,还有23.44%的受访者花费了5001元以上。就地过年的受访者春节消费相对更少,消费5001元以上的比例在20%左右;而回乡过年和外出旅游的受访者花费高于5001元的比例超过26%,更有超10%的受访者春节花费在万元以上。此外,交互情感状况发现,已婚已育的受访者在春节期间的消费均高于其他受访群体。在已婚育有一孩的受访者中,花费了3001-5000元的占34.23%,花费了5001-10000元的占26.58%;已婚育有二孩的受访者中,花费了10001元以上的占20.27%;而单身、恋爱中的受访者消费区间集中在1001-3000元,两者分别占29.94%和33.59%。相较去年,49.4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的春节花费有增加,其中表示“有所增加”的比例最高,占31.78%。此外,36.64%的受访者表示“几乎不变”,13.90%的受访者表示有减少,其中表示“有所减少”占11.42%。那么大家在哪些方面花钱最多?调查发现,派红包是最大的支出,占48.89%,超过了置办年货、年花和节庆用品。调查还发现,受访者在电影、展览等文化活动门票的支出较为明显,占30.58%,23.07%的受访者花费在吃喝娱乐聚会方面,20.21%表示花在给亲友送礼。恋爱中的林先生表示,今年春节最主要的花费在旅游的住宿费、饮食等方面。“年初六我和女朋友自驾去了南澳岛。春节前一个多月订了一间双人大床房,2600多元(含早餐)/晚,吃喝和买手信花了大概1000多元。”而已婚育有一孩的80后夏女士则表示,今年留在了北京过年,花了差不多一万块。“主要是红包和送礼。虽然没回家,但给长辈包了几千块红包,还网购了不少年货寄回四川老家,买礼品给亲友拜年、给小辈包红包也花了2000多元”她还说,春节期间受到北京冬奥会影响,带孩子去了室内体验滑雪,有教练指导,花费在1000元以内。交互分析发现,在本地过春节的本地受访者在买年货、年花、节庆用品的花费较多,占46.79%;而留在本地过春节的外地受访者在派红包方面的支出较大,占53.46%;回家乡过春节的受访者则在返乡交通费上花费较高,占31.58%,给亲友送礼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受访群体,占24.56%。红包支出:六成受访者派红包费用在3000元以内,主要派给亲戚长辈红包是春节拜年的重要元素之一。2月8日,微信发布2022虎年春节数据报告,1月31日至2月5日,微信红包封面领取总个数超3.8亿个,带有封面的微信红包收发总数超50亿个。大家是派红包还是收红包居多?本次调查数据显示,41.81%的受访者主要是派红包,32.17%的受访者以收红包为主,25.52%表示两者差不多。其中,单身受访者收红包的比例最高,占49.86%,恋爱中的受访者占35.11%。而已婚的受访者以派红包为主,已婚育有一孩的受访者派红包的比例最高,占60.18%,已婚育有二孩的受访者占55.41%。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留在本地过春节的外地受访者派红包的比例更高,占48.52%。大家的红包主要派给谁?调查显示,受访者派红包给亲戚(52.64%)、长辈(46.06)较多,其次是派给朋友(36.46%)、子女(33.76%)。交互分析发现,单身受访者主要派红包给长辈,占49.53%;恋爱中的受访者派给朋友较多,占45.11%,有不少受访者在填答问卷中解释是派给男/女朋友;已婚未育的受访者派给亲戚的比例更高,占56.00%;而已婚已育的受访者派给子女的比例高达70.00%。80后刘女士是佛山人,已婚已育有两女一男。她表示,每年春节最大的开销是给家中长辈及子女派红包,大概花费15000-20000元。“虽然是一笔大支出,但不会觉得是负担,孝敬老人,给小朋友压岁钱,都是图个开心、吉利。”她说。作为广州人的林姨也认为,“派利是(红包)讲求的是意头。每年大约派3000元,给儿子200元,其他亲戚街坊10-50元一封。”那么大家在春节期间派红包共用了多少钱?调查中,80.04%的受访者表示派红包的费用在5000元以内,其中用了1001-3000元最多,占28.30%。此外,有12.01%的受访者派了5001元以上的红包,还有7.94%的受访者表示不用派红包。春节状态:近半受访者为“吃喝玩乐”型,四成人表示意犹未尽元宵节已至,过完元宵便算过完了年,这个春节大家过得怎么样?调查中,47.7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春节属于“吃喝玩乐型”,31.18%的受访者表示是“钱包出血型”。还有超两成受访者表示自己这个春节属于“休养生息型”“探亲疲惫型”,超一成选择了“哆嗦保暖型”“相亲高峰型”以及“工作学习型”。相较而言,00后受访者春节为“吃喝玩乐型”的比例更高,达54.34%,而70后受访者选择“钱包出血型”的比例更高,达40.43%。问及节后状态,超四成受访者表示“意犹未尽,盼望下个假期”,超两成受访者表示“充满动力,期待上班/上学”或“感到不舍,惜别家人/家乡”,还有一成受访者感到“不适应,出现节后综合征”。节后综合征方面,51.04的受访者表示有“早上起不来”的情况,超三成受访者有“晚上睡不着”或“注意力难集中”的症状。受访者甘先生表示自己其实颇期待上班,因为不想在家里听父母唠叨。“这几年过年不是催婚就是叫其他亲戚催婚,很烦恼。所以宁愿上班避开他们的唠叨。”而受访者毛女士则因为对是否辞职感到纠结,节后复工出现了焦虑和失眠的情况。“节后刚回来那两天随时想辞职,给自己放假,一面对工作就抗拒。不过上了几天班,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挑战一下自己吧。”纵观本次调查结果,虽然大家今年的春节假期经历与状态各有不同,有人享受吃喝玩乐;有人趁着假期休养生息;有人被催婚催育。无论大家处于哪个人生阶段,能陪伴家人、与亲友相聚畅谈,便是春节最大的意义所在。调查概述南都民调中心于2022年2月8日-11日期间开展本项调查,通过网络推送和实地拦截访问,采集有效问卷1007份。其中56.31%的受访者为本地人在本地过年,16.78%的受访者为外地人就地过年,选择返乡过年的受访者占25.62%,外出旅游或其他占1.29%。从受访者性别来看,男性占57.40%,女性占42.60%;从年龄段来看,00后占17.18%,90后占54.92%,80后占21.55%,70后或70前出生的受访者有6.36%;从受访者的情感状况来看,36.64%是单身,26.02%在恋爱中,7.45%是已婚未育,29.40%是已婚已育;从受访者的城镇类型来看,36.94%的受访者在北上广深,23.04%在地级市,其次分别是其他省会直辖市占19.96%和县级市占9.14%,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占10.83%;从受访者的身份来看,企业员工占35.65%,学生占15.59%,自由职业者占15.49%,个体经营者占14.80%,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占12.61%,无业/待业和已退休者占5.26%。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社会群体与公众心理研究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项目监制:谢斌张纯项目主持:文轶然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文轶然麦洁莹李伟锋谢小清涂长芳沈红媛支持平台:南方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咩事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推荐内容

推荐阅读